電動車充電的尷尬事在全國都在尷尬著:有的小區愁著沒地方或沒條件建充電樁;有的小區建起了充電樁卻沒人用。真是怪了!到底為啥?到底有多危險?看看記者的調查。

  疑是銀線落九天

  28日下午,在濟南建筑新村南路,這里有不少老舊小區,也是市民反映充電難的集中區域。在山東省測繪局第一宿舍內,許多充電線從樓上甩下交織在一起,集中在樓道口的兩側,旁邊停放了多輛電動車。大多數居民都會選擇在晚上充電,所以這些閑置的充電線有的被掛在一樓窗前,有的被掛在門牌上,還有的直接垂到了地面上,存在安全隱患。

  居民王女士說,“去年曾發生了一次火災,電動車停在那消防車都進不去。”她強調,建充電樁不僅好看、整齊劃一,還可以杜絕安全隱患,但就是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建不起來,很擔心,很著急。

  像這樣的現象歷山東路34號小區也存在著,一輛電動車正在樓道口充電,充電器就放在電動車座位上。“小區里應該建個充電樁,又方便又安全。”居民李先生說,一到晚上電動車橫七豎八停在樓道口充電很危險。“現在小區里沒有充電的地方,居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馬上到雨季充電就更危險了。”

  充電樁“裝而不用”

  28日下午,在和平路和平花園小區3號樓西側,有四臺電動車充電樁,一旁的牌子上寫著充電流程,由微信掃二維碼注冊充值充電,收費標準為階梯收費,1<功率<90瓦按照0.25元/60分鐘收費,而90<功率<220瓦按照0.4元/60分鐘收費。充電樁落滿了灰塵,看樣子已長時間未使用。

  關于3號樓下的充電樁裝而不用,物業負責人表示,可能有些居民覺得遠,再加上充電樁需要收費,不如從自家拉線在樓下充電方便,所以造成充電樁利用率不高。

  雨季將來臨該咋辦?

  28日下午4點多,記者又來到燕山小區西區。在8號樓下,私拉電線充電的問題更加嚴重。門口東側能看到三塊插線板,三根電線連到樓上,可以看到是從三樓、四樓和五樓窗戶里延伸出來的,而門口西側有一塊插線板,插線板還被裝在一個塑料瓶內。兩輛電動車正在用懸空的電線充電中。

  王先生家住8號樓五層,平時經常騎著電動車送孩子上學,和其他居民一樣,他也是從家里接了一根線到樓下給電動車充電。“一塊電瓶二三十斤重,還是拉線充電方便。”王先生表示,他們也知道這樣充電有安全隱患,但他們也沒辦法,因此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在小區里安裝充電樁,滿足居民的充電需求。

  在民族大街市場西側的鐵路宿舍12號樓北邊的路上,停了將近30輛電動車,這種情況下,可實際用于居民通行的道路不足兩米寬。在一單元的樓道口,帶插排的充電線就有三四根之多,其中一根橙色粗線直接被拴在了一單元外的一棵樹上,線上的插排用塑料袋包著;還有一根黃色的充電線直接從二樓窗口連接出來,放在樓外的自行車車筐里。家住12號樓一單元四樓的鄭先生說:“平常就用塑料袋包著插排,下雨的時候,根本不敢充電,多危險啊!”

  推廣遇不少攔路虎

  安裝充電樁是好事,但是也有不少市民質疑充電樁是否安全,有沒有國家標準。“雖然目前已經有一部分小區愿意安裝充電樁了,但是也有居民會存在一定得顧慮。

  由于沒有相關的質量安全標準,企業在宣傳安裝方面也受到了不小的阻力。濟南萊拓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先生說,目前市民對于充電樁還是認可的,但是在設置期間還是遇到了不少的麻煩。

  “我們在協調期間會出現業主不愿意用或者物業和業主協調的時候對于公司選擇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李先生說,其中業主不同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對充電樁不了解。“網上賣的充電樁便宜單插座功率也僅有400W左右,但是我們的設備單插座功率在1000瓦,功率越大造價就會越貴一些。”李先生說。

  李先生介紹,充電樁防水但是充電器不防水,所以一般需要搭建車棚,但是目前濟南的老舊小區樓間距窄,無法搭建車棚。即使搭上車棚居民也會反對,因為車棚的造價很高。除此之外,“安裝一臺充電樁大概就需要2000多元。”李先生表示,物業在用電方面,有的是執行國網的大功率用電、有的是純工業用電,有的就是民用電,當物業用電成本很高時就會比市民家中用電成本高,所以居民不愿意去花更多的錢去建充電樁。

  唉,都知道私拉亂扯電線太危險,還都私拉亂扯;都知道安裝充電樁安全又保險,但推廣起來卻挺難。

  好事辦好咋就這么難呢?誰有好主意,敬請在評論區留言。

  (濟南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