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第六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山東共有8名自強模范、6個助殘先進集體、4名助殘先進個人、4個殘疾人之家和1名殘聯系統工作者獲得國家表彰。其中,濟寧市魚臺縣殘聯理事長劉曉娟獲全國殘聯系統先進工作者,也是今年我省唯一一名獲此殊榮的殘疾人工作者。

劉曉娟(右)和殘疾人在一起。劉曉娟(右)和殘疾人在一起。

  特事特辦

  先發輪椅再補辦手續

  “說起劉理事長,我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形容,說是再生父母一點也不為過。”魚臺縣王廟鎮唐樓村的29歲殘疾女孩唐瑞芳這樣評價劉曉娟。

  唐瑞芳是劉曉娟到殘聯參加工作接觸的第一個殘疾人。她給記者講了一個輪椅的故事。2012年,劉曉娟剛到縣殘聯,恰巧遇到車禍后胸部以下高位截癱剛出院的唐瑞芳,其哥哥在魚臺縣中醫院康復中心借了一輛輪椅陪她來到殘聯,想給妹妹要一個輪椅,但不知道怎么申請。唐瑞芳車禍后,對方沒有賠償,看病幾乎借遍了親戚朋友的錢,家徒四壁,連買一輛輪椅的錢都沒有。

  劉曉娟介紹,按當時的規定,要提交一些材料,辦理了殘疾證之后才能發放輪椅。“毫不夸張地說,我當時的心都在流淚,瑞芳的哥哥已經掉淚了,但瑞芳依舊微笑著。我當時就決定一定要幫他們快速申請一輛輪椅。”劉曉娟告訴記者。

  劉曉娟追到大門口,讓兄妹倆留下了聯系方式。回到辦公室,她了解到辦下來殘疾證需要兩個多月,就建議對唐瑞芳特事特辦,先發輪椅再補辦手續。

  劉曉娟認為運動對唐瑞芳康復有很大幫助,在2013年輪椅籃球輪訓時,把她接過來參加訓練。2014年全國第九屆殘運會賽艇比賽中,唐瑞芳獲得兩枚金牌,獎金50萬元。如今,唐瑞芳做著電商客服的穩定工作,并且找到了生活的另一半,開啟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授之以漁

  她是殘疾人創業的“智囊團”

  不只唐瑞芳,對魚臺縣許許多多殘疾人來說,劉曉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也是他們真正的“娘家人”。

  張黃鎮鑒家村的鑒高峰兩歲時被查出患上小兒麻痹癥,下肢沒有行動能力,屬于重度肢體殘疾人。2013年,劉曉娟為備戰第九屆山東省殘運會篩選運動員,一眼就看中了鑒高峰出色的臂力,便選拔他成為了賽艇運動員。經過不懈努力,他在這屆運動會上取得了兩金兩銅的優異成績。

  賽后,劉曉娟組織召開了魚臺縣優秀殘疾人運動員座談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殘疾人創業的典型事跡。她對鑒高峰說:“你水性好會捕撈,可以嘗試著做一些養殖類項目。”于是,鑒高峰用比賽獲得的獎金承包了兩個小池塘,開始養殖小龍蝦,當年收益就達到了四萬多元,與之前靠天吃飯的捕魚收入相比,增加了3萬多元。劉曉娟積極跟漁業部門對接,邀請專業技術人員上門為鑒高峰提供養殖方面的技術支持,同時,為鑒高峰申請了濟寧市致富能手獎勵,讓鑒高峰的養殖創業路沒有后顧之憂。在劉曉娟的鼓勵和支持下,鑒高峰的龍蝦養殖規模擴大到了近160畝,成為遠近聞名的龍蝦養殖大戶。他越來越覺得生活有奔頭、有希望。

  走遍全縣365個行政村

  面對面了解其困難原因

  自參加殘聯工作7年時間以來,劉曉娟除了開會,幾乎沒有坐在辦公室的時候,她曾和四名同事用2天時間遍訪了365戶殘疾人。魚臺縣殘聯副理事長劉杰開玩笑說:“跟著你可受苦了,天天風里來雨里去,往村里殘疾人家里跑”。

  魚臺縣的每一個殘疾人,劉曉娟如數家珍。“我常跟同事們說,我們去殘疾人家里,不是去給他們送東西的,我們要面對面真正了解他們困難的原因,從而能長期性地幫助他們。”劉曉娟告訴記者。

  每天不停地下村入戶,有時工作起來午飯都顧不上吃。劉曉娟帶領同事走遍了全縣365多個行政村,摸排殘疾人生活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救助幫扶。

  提起女兒,劉曉娟哽咽了。為了殘疾人工作,她虧欠女兒謝雨蔥很多,謝雨蔥在濟寧上學,劉曉娟帶隊訓練的時候,只能把她接到隊里來。謝雨蔥小升初考試的那天也是12歲生日,劉曉娟在外地帶隊比賽,完全忘記了謝雨蔥生日。

  “自從來了殘聯工作,我才知道,原來我幫助一個殘疾人這么有成就感。也許我做得并不夠,也許我做得只是一丁點,但這一丁點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我覺得值。”劉曉娟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周國芳 韓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