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園內魚缸搭配蔬菜展架展示了魚菜共生系統。(□記者 方壘 報道)齊魯園內魚缸搭配蔬菜展架展示了魚菜共生系統。(□記者 方壘 報道)

  長城腳下、媯水河畔,備受矚目的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北京世園會)開園以來,中華園藝展示區里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的室外展園備受關注。作為花卉園藝大省,山東通過室外展園“齊魯園”和室內展區,向世界展示著齊魯文化的博大厚重與花卉園藝的最高技藝。漫步齊魯園,花開滿園美不勝收,細細品味,更是處處透著“科技范兒”。

  催花延花技術確保牡丹綻放

  “仁山智水千古秀,明月清風萬年春”。齊魯園在開園當天,便迎來游人如織。

  牡丹是齊魯園花卉中的主角。絢爛綻放的牡丹山山石錯落、牡丹雍容,相映成趣、蔚為壯觀。三株來自菏澤的百年牡丹含苞待放,令人嘆為觀止,被譽為北京世園會的地栽牡丹之王。

  菏澤牡丹4月開放,而在北京延慶,牡丹的正常花期是五月中旬。山東省自然資源廳林木種苗和花卉站副站長陳俊強告訴記者,齊魯園栽有500多株牡丹,均來自菏澤。去年秋末冬初,先栽植部分牡丹,包括三株百年牡丹。考慮到延慶地區冬季溫度較低,在地下,整個牡丹山均鋪設了地熱線,防止根系受到凍害;在地上,給牡丹植株搭建支架,并用兩層塑料布保護,夜間再用草氈子蓋護,確保其正常越冬。

  “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但通過成熟的催花延花技術,可以人為控制牡丹開花的時間。”陳俊強介紹,在菏澤,通過牡丹延花處理,延遲其開花時間;在延慶,對牡丹進行催花處理,確保其提前開花。兩種牡丹于4月21日統一植入園區,就形成了如今齊魯園在北京世園會開幕之際牡丹綻放的盛景。此外,在重要時間節點,我省還將栽入部分盛開的牡丹于院內,確保世園會舉辦期間162天齊魯園牡丹有序綻放,花期延長。

  山東是全國重要的牡丹生產基地,僅菏澤牡丹的栽植面積已超過48萬畝,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產、科研、觀賞、出口基地。

  “小康人家”展現更高水平小康

  “花香果甜小康路,心怡曲雅太平年”。齊魯園匠心獨運地設計了“小康人家”展區,展示山東綠色農業科技發展成果。

  魚缸搭配蔬菜展架是“小康人家”展區的亮點。魚缸里魚兒游來游去,魚缸邊依次排列著蔬菜生長架,上面的蔬菜長勢喜人。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來自壽光的“魚菜共生”技術。

  陳俊強告訴記者,魚菜共生系統有很多門道。“將金魚養殖與無土栽培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以水為媒,將魚缸中富含有機質的水提供給蔬菜作為生長的‘營養液’,被蔬菜吸收‘脫肥’后的水經過凈化充氧又回到魚缸,達到‘養魚不換水,種菜不用土和肥’的魚菜協同共生的目的,實現魚菜互生的良性循環。”

  “小康人家”還做了植物景墻設計,礬根、四季海棠、迷迭香、扶芳藤等幾種花草、蔬菜通過基質栽培的方式,組成廊架園藝景觀,并通過水肥一體化實現節水節肥。展示廊架上方則利用太陽能提供展區設備用電。

  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魚菜共生……“小康人家”突出了新材料、新技術、新理念、新工藝,將綠色科技成果融入景觀效果,展現了未來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正是由于增加小康人家展區的獨特設計,讓齊魯園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古典園林,更是以人為本的園林,這也是山東展園與其他展園的不同之處。”省自然資源廳林木種苗和花卉站站長姜岳忠說。

  50多個新品種新類型精彩亮相

  在齊魯園東部,“夢幻藍”“黃金橘”“綠翡翠”“火烈鳥”……一簇一簇的角堇、三色堇等草花色彩奪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由青島美田公司專門為齊魯園培育的新品種。“在齊魯園,像這樣的新品種、新類型總共有50余個,不僅體現在花卉,還有中國結造型海棠等諸多苗木新類型,通過世園會平臺可以集中向全世界展示我省花卉園藝最新成果。”陳俊強說。

  室內展區同樣匯集了我省花卉園藝精品。在盆景展示區,一盆盆精雕細琢的松樹盆景、柏樹盆景、榔榆盆景剛勁挺拔,自然流暢。在“花開新時代、美麗新山東”主題展示區,高山杜鵑、北美冬青、落新婦、芍藥、姜荷花等新品種姿態各異、五彩繽紛。

  據姜岳忠介紹,近年來,我省聚焦花卉園藝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科研、人才、成果轉化方面不斷加大力度,相繼研發培育了“青州仙子”蘭、“彩霞”蝴蝶蘭、“華光”芍藥等數百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新品種;潮汐式灌溉、智能補光、水肥一體化、凍干玫瑰等新技術、新工藝廣泛應用,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升,促進了山東花卉園藝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省花卉園藝科技貢獻率已達到85%以上。

  責任編輯:呂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