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調研城市綠化提升工作時提出,濟南要打造綠之都、花之城、泉之韻,實現綠城、花城、泉城三城共輝。泉城是濟南獨特的名片,而綠城、花城則是首次提出。提出三城共輝,背后有何深意?濟南又將怎樣實現三城共輝?

大明湖北側的濱湖廣場,櫻花盛開,如同花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媛 攝大明湖北側的濱湖廣場,櫻花盛開,如同花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媛 攝

  打造綠城花城

  泉城更精致

  清明小長假最后一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調研城市綠化提升工作時強調,要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大力增花添綠,打造綠之都、花之城、泉之韻,建設讓廣大市民群眾賞心悅目的綠色靈動家園、宜居宜業宜游家園,實現綠城、花城、泉城三城共輝。

  這是濟南首次提出“三城共輝”。事實上,遍布全城的冷泉泉水是濟南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而作為春短夏長、秋短冬長的典型北方城市,濟南的綠植和花季似乎并無天然優勢。

  對于濟南來說,泉水是一張最響亮的名片。在建設泉城的同時打造綠城、花城,實現三城共輝,這背后其實是下功夫提高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從更高的起點和站位提升城市品質,對標國際化大都市,讓城市建設更加宜居宜游,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市民幸福感。

  以花城為例,放眼全國,廣州每年春節就開啟了賞花游,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而賞油菜花就要去婺源成為共識,還有很多人遠赴日本賞櫻花之美。

  濟南的春天雖然短暫,但市區的不少公園都花團錦簇,游人如織,多條市政道路也是繁花似錦。此外,長清張夏的杏花、五峰山的櫻桃花、馬山的桃花、雙泉的油菜花、平陰的玫瑰花等。整個濟南有41處賞花之地,花期也可以從2月持續到5月初。

  事實上,春天是泉水一年中噴涌較弱的時節,花開夠美,踏春賞花游也能為游客和市民帶來新的體驗,成為濟南的又一張名片。

  十畝園小區社區公園,讓老小區的住戶也能就近享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 攝

  植綠變植彩

  人在花中游

  國家化大都市更注重城市設計和城市綠化,滿眼綠蔭和花草,格外精致。“廣州、深圳、廈門、成都、蘇州、南京等,這些城市幾乎隨處有綠,感覺很有活力。坦白說,濟南和這些城市比,是有落差的。”濟南市民王女士說,落差不是來自城市的高樓大廈,而是城市的綠化上。

  “北方的樹要經受干旱和低溫,可種植的品種比南方少,而且植樹比南方難,長得也慢。”王女士坦言,對濟南增花添綠,建設綠城和花城充滿期待。

  要實現三城共輝,濟南無疑需要更精細化的綠化美化。今年春天,打通斷頭的解放東路變身櫻花大道,讓這條路多了粉色之美。山大南路延長線兩側綠化帶一度硬化,而今年園林部門聯合管線單位,先破除硬化下挖1.2米樹穴,再種樹。這條路不僅有了綠化,而且還種了百日紅和月季,沿路也將迎來花開。

  “重點打造17條路,每條路都有自己的特色,這些路加在一起,能實現四季常綠,三季有花,成為多彩路。”歷下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說,他們曾到杭州、重慶等地學習,這些城市中,樹種更多樣,也更注意與周邊山體景觀的層次搭配,用樹和花來裝扮城市。

  從事園林和綠化工作30多年的市中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顧文娟說,最初濟南的城市綠化樹種以法桐、楊樹和柳樹“老三樣”為主,當時不只是濟南,很多城市都是以這些成本低、生長快、易成活的樹種來作為行道樹。但是城里楊絮、柳絮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再加上部分生長了幾十年的樹已經老化,出現病蟲害,濟南也在更新城市樹種。

  “在道路建設時,對綠化的要求更高,都有專門的設計。”顧文娟說,比如馬鞍山路在進行海綿道路建設時,保留了沿線的法桐,同時在樹種老化的地方更新補植了銀杏樹。“從簡單的植綠已經變成了植彩,不僅要保證成活率,還要考慮植物的觀賞性和搭配。”顧文娟強調,綠化的提升也是基于投入的增加。“幾十年前種行道樹,一平方的投入是四五十元,現在主要道路的綠化投入一般是一平米四五百元。這也能看出,濟南越來越重視城市綠化。”

  藍綠交織理念

  已融入規劃

  除了道路,城市公園也是綠化的重要載體,城市公園、社區公園越多,市民接近綠色的距離就越短。深圳有“千園之城”的美稱,見縫插綠,閑置地、邊角地、停車場等都進行綠化。

  新建小區有綠化比例要求,但是濟南中心城區不少老舊小區建設早,并沒有留出小區綠地空間。濟南也想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濟南多山,而且不少山體就“長”在中心城區,濟南的綠化非常重視山體公園建設,2018年起,濟南提出利用3年時間改造72座山體,其中提升62座、新建10座,實現城區山體綠化全覆蓋。同時,還在推進郊野公園建設,南部山區已經是濟南市民親近綠水青山的好去處。

  拆違拆臨之后的空地,不少也成為口袋公園、街頭公園,雖然面積不大,但不少都很精致。此外,濟南還有不少老舊小區新建了社區公園,十畝園小區新建的社區公園,不僅有綠樹還有樹蔭亭和塑膠小廣場,小區住戶也實現了開窗見綠。

  濟南市園林與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濟南完成964處建綠透綠地塊、竣工面積150.3萬平方米,新建了103處街頭游園、口袋公園。這些都為濟南中心城區提升綠化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今年這些數字還將繼續增加,106條既有主次干道將實行綠化提升,建設生態廊道;零點立交、濟南西收費站等44處城市出入口將采用“上層為林,下層為花”設計手法,豐富綠化層次。力爭新建55處百姓身邊公園,不斷擴大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

  在黃河北,濟南先行區的規劃中,建設藍綠交織的綠色生態之城已經融入規劃之中,藍綠生態空間將占規劃總面積的70%,利用黃河北豐富的水資源,形成9處濕地,實現3公里進濕地和森林,500米見園,200米見綠。此外,濟南還將對小清河沿岸綠化進行景觀提升,將小清河沿岸變成一條與城市景觀相結合的綠帶,同時,市民也可以就近休閑游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