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小萬里已經11歲了,他現在是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圖為小萬里正在寫作業。轉眼間,小萬里已經11歲了,他現在是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圖為小萬里正在寫作業。
桑行嶺牽著小萬里走在回家路上。桑行嶺牽著小萬里走在回家路上。

  11年前,菏澤東明縣劉樓鎮任莊村的桑行嶺在河南長垣縣撿拾破爛時,在垃圾堆旁發現了一名棄嬰。在裝有嬰兒的紙盒內,除留有171元現金和兩瓶奶粉外,別無其他信息。在經當地公安局、民政局尋找孩子親生父母無果后,桑行嶺決定自己收養,且一養就是11年。考慮到自己已經73歲且身體不好,盡快幫孩子找到親生父母成了桑行嶺的心愿。

  文/片 齊魯晚報記者 趙念東 牟張濤 袁文卿     

  收完廢品返家途中

  垃圾堆傳來啼哭聲

  一直以來,家住菏澤東明縣劉樓鎮任莊村的桑行嶺和老伴都在河南新鄉市長垣縣收撿破爛,以滿足日常所需。2008年5月6日11時許,桑行嶺正蹬著三輪車準備回家,突然聽到一旁的垃圾堆里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桑行嶺循聲走過去,發現破爛堆旁放著一個紙盒,里面有一個正在啼哭的男嬰,臉色有些青紫。

  “看到孩子后,我心里慌了,于是喊來附近的一位住戶。”桑行嶺說,發現棄嬰后,那位住戶報了警,隨后長垣縣浦西派出所的民警趕到現場了解情況,“當時看到孩子臉色發紫,擔心孩子身體有毛病,便帶他來到醫院檢查。經過各方面檢查,孩子很健康,緊接著就被送到了民政局。”

  “我回到住所后,將發現棄嬰的事情告訴了老伴,她堅持要看孩子一眼。”經過相關部門協調,桑行嶺夫婦終于又見到了孩子,兩人打心底里喜歡這個孩子。為了解尋找孩子親生父母的進展情況,桑行嶺夫婦每天都要去一次河南當地的公安局和民政局,然而好幾天過去了,仍沒有棄嬰親生父母的相關信息。

  于是,5月12日,桑行嶺申請由他們撫養孩子,經過長垣縣民政局研究決定,同意將棄嬰由桑行嶺代養。隨后,民政局工作人員也將嬰兒隨身攜帶物品一并交給了桑行嶺保管。“嬰兒隨身攜帶有現金171元,還有奶粉大小各一瓶。”桑行嶺說,可以想象孩子親生父母在決定拋棄孩子時也很不舍,將身上所有的現金都留了下來。

  孩子學習很努力

  老人感到很欣慰

  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桑行嶺老兩口抱著孩子回到了東明老家,并給孩子起名為桑萬里,“他的出生本來就已經很不幸,希望這個名字可以讓他以后順利坦蕩,一帆風順。”

  “我們也想不通,孩子的親生父母究竟遇到了什么坎,才舍得將這么健康的孩子扔了。”桑行嶺說,當時小萬里很小,肚臍上的黑痂脫落不久,也就兩個月左右,所以只能喂食奶粉。

  “由于收撿破爛賣不了幾個錢,所以他只能揀便宜的奶粉買,但這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桑行嶺說,為了不讓小萬里餓著,他和老伴輪流外出撿拾破爛,同時還得益于街坊四鄰的幫襯,就這樣東家一口飯,西家一口湯,小萬里逐漸長大了。

  隨著小萬里慢慢長大,桑行嶺在外出撿拾破爛時,總會把小萬里背在身上,給他講故事,逗他開心,這也成為他每天最幸福的事。

  后來,與小萬里同齡的同村孩子都背著書包進課堂上學。為了讓小萬里跟他們一樣上學讀書,桑行嶺每天起得更早,走得更遠,回來得很晚,更加賣力地撿拾破爛。“小萬里很聰明,學習也很努力,在班里的成績靠前。為了孩子,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桑行嶺欣慰地說。

  在得知桑行嶺家中的情況后,劉樓鎮政府也積極提供幫助。政府工作人員為小萬里辦理了低保,還給桑行嶺夫婦倆安置了工作崗位,兩人每月共有600元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桑行嶺一家生活緊張的情況。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

  留下他一個人該咋辦

  轉眼間,小萬里已經11歲了,正念小學五年級。在此之前,桑行嶺都沒有把小萬里是“撿來的”真相告訴他。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而自己卻在漸漸衰老,桑行嶺感覺到已明顯趕不上小萬里的腳步。

  2017年,老伴的去世對桑行嶺和小萬里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老伴走了,感覺家里塌了半邊天。”桑行嶺說,而他自己的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需要常年吃藥。“如果有一天我也走了,留下他一個人孤零零的該咋辦?”桑行嶺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找到孩子的親生父母,讓孩子以后的生活有保障,以了卻自己的一樁心愿。

  4月8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桑行嶺的家中。此時,小萬里正在里屋寫作業。當記者提及是否可以查看小萬里當時隨身攜帶的物品時,桑行嶺從一衣柜內取出了一包裹,里面整齊疊放著一床毛毯和當時小萬里身穿的內外兩套衣服。從款式上可以發現,衣服并不是農村手工制作而成,而是從商店內購買的。桑行嶺說,這些東西表明,孩子的親生父母是農村人的可能性不大,應該是城里人。除此之外,沒有留下任何有關小萬里身份的信息。

  近兩年,桑行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長垣縣公安局和民政局,希望找到有關孩子親生父母的消息,皆未果。“所以我希望通過你們媒體找到孩子親生父母的線索,或者為孩子找到合適的人家收養,這是我最大的心愿。”桑行嶺說。

  如果您有小萬里親生父母的相關線索,可撥打本報菏澤記者站熱線電話:(0530)6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