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山東大漢”用他們的行動,將“有情有義”演繹得令人動容。更多的山東人加入這場愛心接力,詮釋出了“情義山東”的內在深意。四面八方愛心匯聚的進行時,正是“情義山東”文化品牌的發揚時。

  兩個陌生的男人,如果沒有這次“正能量”的邂逅,今生可能不會發生交集,但是他們用各自的方式,將“有情有義”碰撞出了火花。

  唐紹龍,一個正為孩子手術籌錢的父親,對錢有著極度的渴望,當撿到兩萬元現金時,人性面臨著巨大考驗。可身處逆境中的唐紹龍,沒有將之據為己有,反而物歸原主。當人生的挫折與撿錢的幸運同時襲來時,他選擇坦然地面對挫折。雖然與兩萬元擦肩而過,可卻因此得到了一個“善果”。“善有善報”,有因有果,這在唐紹龍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丁翊龍正是被唐紹龍的這份仗義所感動,他更是懷著感恩之心。原本以為錢沒了,但是卻一分不少的回來了。拿出錢來酬謝唐紹龍,又被人家婉言謝絕了。直到從朋友圈里看到唐紹龍一家的現狀,丁翊龍才意識到唐紹龍的“仗義”背后有多么心酸。聯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曾生過重病,丁翊龍感同身受,他這才折返回來,慷慨相助。

  從23日晚間開始,救命蘿卜新聞開始在全網分發,消息率先從山東發出,迅速在全國產生影響,一場由媒體發起的愛心行動在上演。從唐紹龍的拾金不昧,到丁翊龍的慷慨相助,再到全社會的愛心涌動。“救命的蘿卜”故事的背后,是由兩個好心男人率先發起,更多的山東人及全國愛心人士參與的愛心運動。唐紹龍、丁翊龍以及全社會的愛心舉動說明了,“情義”就是山東的文化靈魂,更是山東的文化品牌。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人有情有義的文化價值取向與文化品格就根植于這片文化沃土中,也塑造了山東人眾多優質的品格基因,而這些品格中最突出的是便是“有情有義”,它早已寫在山東人的臉上,淌在山東人的血液中,刻在山東人的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