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3月12日訊 隨著科技的發展,孩子們的娛樂方式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對大多數孩子來說,網絡游戲一點都不陌生,甚至已經成為主要的消遣方式之一。但有時候孩子們在游戲充值時的大手大腳,真的會讓家長抓狂。

3月4號的早上,濟南市民尹女士看了看自己的支付寶,發現自己支付寶這個月被刷了七千多,每次都是一千一筆的支出,可這錢卻不是自己花的。
發現錢少后,尹女士第一反應是被盜了,但仔細查看轉賬記錄后,她發現這筆錢并沒有出自己家門,而是一分不少地轉到了老公的支付寶賬戶。由于老公對手機操作并不熟悉,因此這個支付寶賬戶一直是14歲的兒子小明在使用。可等尹女士看了兒子的消費記錄后,頓時火冒三丈。
記者看了一下尹女士兒子小明手機近期的消費賬單,大部分錢都是轉到了一個叫九游游戲的賬號里。在3月3號這一天就消費了6875元錢,3月份一共充值7000多元錢。
經了解,尹女士的兒子小明把錢全花在了一款名叫“三國殺”的游戲上。小明說,在他的同學當中,用零花錢為游戲充值的不在少數。為了跟同學攀比,小明就打起了媽媽的支付寶的主意。但尹女士至今也不太清楚,兒子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支付密碼的。
小明對記者說:“(密碼)試了一次就知道了,無非就是那幾種,我媽設的。”

不得不說,尹女士低估了自己的兒子,而破解了媽媽的支付密碼后,小明就開始大手大腳地往游戲里充值。可于這些錢的分量,小明跟媽媽有著完全不同的認知。
尹女士對記者說:“我一個月掙兩千多元錢,他爸爸一個月掙兩千多元錢,你想想孩子一千兩千地往里充錢打這個游戲,我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
尹女士兒子小明卻認為,輸一個數字就可以當錢花,光是一個數字在減少,也沒覺得花錢。

小明說,他的游戲賬號是去年10月份,用他自己的身份證號實名注冊的。按說,游戲平臺應該知道玩家是未成年人,那這筆錢還能否退回呢?
九游游戲客服人員在電話中答復:具體能否退的話,需要技術去評估的。
按照客服人員的提示,尹女士通過QQ聯系上了技術人員,并發送了兒子的身份證、戶口本等證據,證明確實是未成年人操作并進行充值的。但技術人員進行評估后回復說,該玩家在去年4月份下載游戲并進行注冊,信息顯示為成年人,在今年3月7號,也就是充值之后,才更改為未成年人的信息,因此證據無效。這時,小明才終于承認,前期對媽媽撒了謊:自己起初是用爸爸的身份證信息注冊的,后期又進行了更改。
未成年人沉迷游戲,非理性消費現象頻出
孩子不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再加上沉迷于虛擬世界之中,對于金錢沒有明確清楚的認識,在游戲中進行大額充值的現象時有發生。在我們往期報道中,就有不少類似情況發生。

2017年7月份,鄒平縣12歲的小磊,在短短4天的時間內,往多款游戲充值,總計一萬五千元。


2017年8月,泰安10歲男孩小瑞在王者榮耀游戲上購買裝備,花費一萬多元。


2017年8月到11月,3個月的時間內,泰安市14歲女孩萍萍轉走了父親銀行卡內20多萬元錢,全部用于打賞快手主播。


未成年人充值游戲 款項能否退回?
這些未成年人在線充值時,并沒有理性的消費觀念,而當家長發現后,能將錢追回的卻寥寥無幾。在尹女士當下遇到的情況中,游戲平臺是否應該退還相關費用呢?記者咨詢了齊魯頻道法律服務團的律師們。
韓金亮律師對記者說:“民法通則規定,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應該經過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問才有效,否則這個行為是無效的。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可以申請退還因購買游戲幣支付的相關費用。在本案中,未成年人是用父親的實名賬號注冊的游戲賬號,他的監護人,我個人認為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
關于小明已充值金額能否退回的問題,齊魯頻道法律服務團的徐江濤律師擁有不同的看法。
徐律師認為,像這種情況下,這個孩子已經年滿14周歲了,他所做的民事法律行為與他的年齡、智商具有可比性,像這種行為,接近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像這種情況下估計這筆錢應該是不好要的。

對于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導致過度消費的現象,最好的解決方式應該是防患于未然。在這方面,各游戲服務商有沒有相關的管理機制呢?
4399游戲客服人員說:“本身國家也沒有規定小朋友不能玩游戲的,這個游戲本身也是面向全年齡段的,如果不想讓小孩充值的話,就是把您家支付寶、銀行卡信息還有微信支付信息都妥善保管好。”
九游游戲客服人員說:“如果孩子用自己的身份證驗證的話,這邊在游戲內是有一個防沉迷機制的,比如說他只可以玩兩個小時或多久時間。”
記者通過對各游戲服務商的咨詢了解到,目前游戲平臺對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機制依賴于玩家是否用真實信息認證,如果未成年玩家使用虛假信息進行認證,平臺也無法進行核實。另外,某些游戲平臺也推出了家長監護工程,可以對孩子玩游戲的情況進行監控和干預,但需要家長主動填報申請。如何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以及過度消費,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韓金亮律師認為,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該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防止未成年人長期沉迷于網絡世界。另外,應該看管好自己的身份信息、游戲賬號、支付工具的密碼,防止未成年人擅自使用。
徐江濤律師對記者說:“我覺得(游戲)服務商應該開通人臉識別、指紋識別以及實名認證的方式,更好地來限制未成年人的過度消費或者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從游戲開發商的角度來看,通過這種限制和認證,能夠更好地保證他們之間的交易安全,從而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用父母的身份信息就可以注冊賬號,游戲平臺如此簡單的注冊和防護機制,顯然遠遠不夠,在此基礎上開通人臉識別等功能,必將有助大大降低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成功注冊網游賬號的機率。而面對越來越多的類似糾紛,在追求盈利最大化和保護下一代這兩個選項上,希望游戲軟件服務商們能認真的思考一下,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