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同發展示意圖。◥區域協同發展示意圖。

  3月8日,由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和泰安市政府聯合開展編制工作的《泰安市城鄉一體空間發展戰略規劃》開始公示,公示時間為3月8日至17日。規劃提出“濟泰共建大省會,打造成為省會城市群的先行發展區”。在中華文化樞軸、區域協同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等多項戰略部署并不局限于泰安一城。

  本報記者 梁敏      

  中華文化樞軸包括

  四山四水四城四圣

  去年5月16日,來自國內城鄉規劃方面的專家齊聚泰安,對泰安市城鄉一體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方案進行論證。省住建廳廳長王玉志曾將泰安形容是山東的“棋眼”,在泰安落子,可以使山東全盤皆活,帶動區域發展。

  此次公示的規劃內容,也體現出將泰安融入全省發展“大盤子”的考慮。比如中華文化樞軸戰略提到:“建設以泰山為中心,濟南、泰安、曲阜共建一條文化內容極為豐富、文化地位極為重要、文化聯系極為密切的中華文化樞軸,其中文化內容包括:四山,即歷山、泰山、峰山、鳧山;四水,即黃河、濟水、汶河、泗水;四城,即濟南、泰安、曲阜、鄒城;四圣,即舜、周公、孔子、孟子。山、水、城、文化交相呼應。

  為保護和利用好中華文化樞軸,規劃提出:擴容京滬軸線,產業與文化“雙廊分立”,破解工業發展和文化保護的矛盾;圍繞文化樞軸,通過劃定生態保護區、文化預留區和功能調整區,協調、預留與濟寧、濟南的連接空間;建設“泰山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與曲阜共同形成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

  濟泰共建大省會

  打造先行發展區

  區域協同發展戰略部署中,第一條就是濟泰共建大省會,打造成為省會城市群的先行發展區。濟泰區域聯動,構建東中西三條發展軸線,即“中部商務文旅軸”“西部智能制造軸”“東部科技創新軸”。

  規劃提到,將依托泰安構筑膠濟南通道,打造膠濟復合走廊,重構省會與沿海之間的新海岱關系,走以培育“新經濟”為主的發展道路。基礎設施方面,構建濟泰協同、互聯互通、區域開放的一體化交通體系,加強戰略性重大市政基礎設施保障,全面提升建設標準,支撐可持續發展。

  規劃還提出了構建泰安增長極,助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以泰山為核心,加快環泰山交通廊道建設。向北,推動濟泰協同發展,共建省會城市群。向東,依托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構筑膠濟南線生態經濟帶,拓展新空間,發展新經濟。向南,與曲阜共建中華文化樞軸,突出文化展示功能,彰顯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文化。向西,與河南、河北、山西等中西部地區聯動發展,擴大對外發展通道。

  依托省會“一日通勤圈”

  激活協同發展新動能

  在新舊動能轉換戰略部署中,泰安將依托省會“一日通勤圈”,激活濟泰協同發展新動能。其中包括,承接濟南文化旅游、生態休閑、康養宜居,科技創新等功能,利用生態文化優勢培育新動能,大力發展醫藥健康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和高端手工業。

  泰安作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環,未來的戰略定位對全局有著重要影響。記者在規劃中看到,泰山具有世界級的旅游號召力,是國內外游客眼中的重要選擇。泰安位于京津冀城市圈、長三角城市群以及山東與河南達4億客源地的中心。為此,規劃提出引領“一山一水一圣人”黃金旅游帶,突出山岳特色和世界雙遺產品牌,打造成為華夏朝圣、五岳獨尊的“國際旅游勝地”。“泰安要建設區域旅游服務中心,實現從‘泰山景區時代’到‘旅游目的地時代’的跨越。”

  據悉,在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編制實施《泰安市城鄉一體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目前,該規劃正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19年3月8日至17日。公示地點為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網站、泰安市政府網站。

  在公示期間可通過信件、電子郵件提出意見和建議(應在信封、電子郵件標題標明“泰安戰略規劃公示意見”),并提供聯系方式。咨詢電話為:0531-81691920 0538-8293969。

  延伸閱讀

  泰安將依托省會“一日通勤圈”,激活濟泰協同發展新動能。這讓人想起今年2月14日,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在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泰安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建議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文化旅游等方面,加快推動濟泰同城化發展。

  他的發言中還透露,根據省政府與中國鐵建達成的合作協議,我省將在濟南—泰安—曲阜規劃建設高速磁懸浮實驗專線,建議加快推進規劃建設力度。

  據悉,濟泰磁懸浮示范運營線已納入我省有關方面研究。濟南、泰安距離不長不短,連接“一山一水”兩大旅游景點,下一步做得好的話,還可以串聯曲阜,實現“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串聯。目前,曲阜和鄒城之間已建設了北方首條“云軌”旅游線路,全程35公里,是一條貫穿曲阜和鄒城新老城區的“孔孟旅游連接線”。

  高速磁懸浮加云軌把旅游景點穿珠成鏈,對產業示范作用巨大。濟泰通道連接“一山一水”兩大世界級風景名勝區,建設高速磁懸浮運營示范線對緩解京滬高鐵通道運力緊張、打造濟泰文化旅游一體化品牌、促進融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