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富學生假期生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會在假期里安排各班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甚至有些活動結果會計入學分,社會實踐活動已經成為了寒假課程的一部分。寒假中,每個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差別很大,有的學校為學生精心安排了實踐學習,也有的學校更追求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由選擇。
聽98歲老兵講抗戰故事
今年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中,濟南外國語學校開元國際分校帶領學生開展了擁軍優屬活動,讓同學們在與老黨員交流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二年級三班小組對現年98歲的抗日老兵王默村進行慰問,同學們到老人家中,一邊翻著相冊,一邊聽他講述當年抗戰過程中發生的故事。五班的同學則帶著準備好的慰問品,到六里山干休所看望參加過抗日戰爭的五位老戰士,為他們表演了節目。
此外,學校還為六年級學生安排了走訪因為各種原因失去父母而缺失親情的“失依兒童”,為他們捐贈了糧油米面,學習用具,書籍,衣物等生活用品。據六年級四班的班主任介紹,寒假中他們到濟南南山區走訪了2戶特困家庭和1戶特困殘疾人家庭。
有學校不再規定實踐內容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選擇,除了學校、家委會的安排之外,學生的自由性逐漸增加。班級可以自由確定社會實踐主題,學生自主選擇主題內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甚至有些學校不再規定主題,而是讓學生自己聯系想要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
濟南市市中區匯誠小學二年級三班今年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為“春節”,主題確定好后,活動的組織、協調、設計等全部內容都由學生自己策劃。“學校不再規定孩子們要做什么活動,而是看孩子們自己喜歡做什么,”匯誠小學趙菲老師告訴記者,“春節的主題確定后,孩子們有的貼春聯,有的包餃子,還有跟著學習餐桌文化的,幾乎涵蓋了春節的所有傳統習俗。孩子參加完這些社會實踐后把照片發到班級群相冊里,再將收獲寫在寒假課程設計的作業里。”
“高三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社會實踐活動,只要能證明假期確實去參加社會實踐就可以。”濟南市外國語學校的老師景海燕表示,學校對于高三學生或者保送生不再規定社會實踐內容,學生可以自己確定主題,尋找社會實踐地點和安排社會實踐內容,“有位未來想要當記者的學生,今年寒假就去了報社學習。”
(生活日報記者 劉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