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18時。省立醫院兒童血液科病房,李玉佩的妻子像往常一樣來送飯。4日一早,李玉佩跑到濟南八里橋農貿市場買了菜,妻子忙活了一下午包水餃。“回不去家,也得好好過個年。”

去年,也是過年的時候,5歲的孩子樂樂被確診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李玉佩賣掉了運貨車,跟妻子一起帶著孩子,從徐州到了濟南,在醫院旁邊租了房子,陪著孩子治病。一年過去了,樂樂熬到了最后一個大療程,挺過去,就會進入康復期。也意味著這場戰爭的初步勝利。“一年了不容易。”

同屋的淘淘也吃上了媽媽包的水餃,枕頭旁邊還放著一個叫“佩奇”的毛絨玩具,那是醫院給每個住院孩子的禮物。淘淘的媽媽一直一個人在這里陪床,爸爸盡力在外面賺著錢,貼補孩子的看病費用。淘淘媽媽說,爺爺奶奶也想過來看看,可是怕交叉感染,她狠了狠心,退掉了老人的車票。“等他高興點了,跟他爸爸和爺爺奶奶視頻一會兒,就當過個年了。”
淘淘媽媽說,因為化療的反應,孩子情緒很不穩定,她陪著孩子看著動畫片,孩子咯咯笑起來,她才舒心地笑著。在這十幾個病房中,有的陪著孩子打牌,有的陪著孩子玩游戲,一根根輸液管映襯著大人們的笑容,顯得格外珍貴。
“春晚開始了!”等到晚上8:00,在神經內科病房內,任娟(化名)準時打開手機,觀看春晚直播。任娟說,自己四天前因為腦炎住進醫院,除夕夜只能在病房度過,幸好有丈夫的陪伴。
看著春晚開場的舞蹈表演,任娟咧著嘴笑起來,“11歲的女兒喜愛跳舞,今年是第二年上縣電視臺春晚舞蹈演出。看著春晚上跳舞的孩子,就像看到自己家的,這對我來說,是種補償吧。”
不能團聚的遺憾,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填補著,守候著病房的護士張文青,已經記不得是第幾年沒有回家過除夕了。一會兒需要換藥,一會兒需要查房,幾乎連說話的時間都沒有。可是陪伴著這些家長和孩子,她覺得很值得。“他們一直都在極力強忍著痛苦,來把最好的一面給孩子。

“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要面對意外的發生,小年夜的夜班,我們送走了兩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讓我很久都緩不過來。”護士鐘興說,可是他們忍住巨大的悲痛,仍然對大家說著感謝,說著你辛苦了,他們背后承受的太多了。除夕他們有多輕松,也許背后就有多痛苦。
這一年,李玉佩成了“專家”,哪個療程注意什么,用什么藥?孩子該吃什么,化療藥對孩子有什么副作用?他都記得一清二楚,有新的小病號住進來,都會去找李玉佩交流。
他總是樂呵呵的,云淡風輕地說著那些經歷過的痛苦。可是回到出租屋,拿出手機給獨自在家的母親打電話,他再也忍不住,對著手機哭了起來。

“我是佩子啊,我們回不去了媽媽,你吃點好的,別舍不得。”醫院對面閃閃發光的“新春快樂”的霓虹燈,映襯著李玉佩格外的孤獨。
但擺在眼前的困難,并沒有讓他們退縮,淘淘突然的便秘疼痛,讓淘淘媽媽和醫生手忙腳亂地緩解著孩子的痛苦,孩子穩定后,淘淘媽媽又坐在旁邊,拿起了IPAD,播放起孩子最喜歡的動畫片。一切如初,淘淘媽媽臉上仍然露出著淡然的笑容。
李玉佩抹了一把臉,沉默了一會兒,給母親說:“媽,明年過年,我們一定能在一起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瑋 張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