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媽媽總嫌棄我們喜歡在外面吃飯,說不健康,對身體不好。這幾年,媽媽給我打電話的時候,只要聽到我或者老公在加班,就有些心疼,說下班后太累不想做飯的話,就在外面買點兒好的吃,別再忙活買菜做飯了。

  大概兩年前,忘了有一次因為什么,我跟媽媽打電話說想吃自家蒸的大肉包。媽媽就記在了心里,每次我回家,媽媽總要蒸兩大鍋包子給我帶回濟南,凍在冰箱里,不想做飯時吃著方便。

  包子出鍋后,媽媽就開始挨個挑選,凡是開了口、漏了餡兒等有些小缺點的包子,都被媽媽挑出來,留在家里他們自己吃,我帶走的都是“高顏值”肉包。爸爸好幾次都故意開玩笑“抱怨”道;“這兩年我就沒吃過完整的好包子,都是被挑剩的歪瓜裂棗”。

  農歷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天晚上,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忙著剁肉餡兒、發面,當天下午五點左右,面團發酵充分后,媽媽就開始包,一直忙了4個多小時,蒸出了兩大鍋肉包、一大鍋紅豆餡兒饅頭。

  照例,媽媽又挨個挑選,最終選拔出37個完美的肉包和紅豆餡兒饅頭給我裝起來。大年三十早上,我和老公出發去婆婆家過年前,連同帶給公婆的禮物,一起塞進了我們車里。

  這兩年,爸媽通過各種辦法,從家里送來濟南的肉包少說也得三四百個了。我們早已長大,可以靠自己在外地撐起一個小家,爸媽卻依然在盡力給我們提供一切幫助,成為我們對抗風雨時最堅實的后盾、最溫暖的港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