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安排,今年,濟南市將繼續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塑造省會和諧穩定新優勢。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七有”目標,著力解決結構性民生問題、實施普惠性民生工程、辦好20件民生實事,堅決守住社會民生、安全穩定底線,打造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落實積極就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從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以上。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加強農民工服務中心和零工市場功能提升。完成好軍轉干部、退役士兵安置任務,建立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做好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登記失業人員等幫扶工作,努力實現弱有所扶、業有所就。
全面推行“電子社保卡”
織密扎牢社保網絡。堅持應保盡保、托住底線,鞏固全民參保計劃成果,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待遇水平,建立失業保險金標準與最低工資標準掛鉤聯動機制,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全面推行“電子社保卡”。實施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市救助管理站改造、市社會福利院新建項目,新建區縣養老中心3處、街道社區和農村養老設施160處。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培育發展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為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職工等提供租賃住房補貼,讓他們感受到城市的關愛和溫度。
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中心城區基礎教育設施三年建設規劃,開工建設標準化中小學、幼兒園140所,新增學位13萬個。對區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開展評價,推行“優質園+”辦園模式,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縣”創建,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推動職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民辦教育等健康協調發展。持續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校長綜合能力提升工程,用教育家校長和高素質教師打造泉城教育品牌,撐起千百萬家庭的未來和城市的未來。
建立疫苗追溯體系
持續建設健康濟南。圍繞建設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加快建設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打造醫教研融合發展的醫學科學高地。加快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試點和全省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市建設,做好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工作。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支持社會辦醫,積極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服務,推動電子社保卡、電子健康卡“兩碼合一”,加快推廣電子病歷,建立疫苗追溯體系。深入挖掘中醫藥技術,申辦第六屆中醫科學大會,打造“扁鵲故里”品牌。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嬰幼兒食品、網絡配餐、互聯網制售假藥等重點領域,加大整治力度。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推動有條件的學校向社會免費開放體育設施和場館,辦好2019短池游泳世界杯、第四屆國際持杖登山大會等賽事,讓城市充滿朝氣、充滿活力。
高起點規劃建設非遺展示中心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高水平舉辦第八屆山東文博會,組織開展“齊風魯韻”系列演藝活動,辦好全國非遺曲藝周,打造全國曲藝演出交流中心。加快規劃建設新的市博物館、科技館、規劃展覽館、檔案館、方志館、少年宮、國家方志館冶煉分館,高起點規劃建設非遺展示中心,加快遺產保護立法,推進“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實施文物拯救保護行動。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工作,加強網絡監管,確保文化市場穩定有序。深入挖掘各類傳統文化特色資源,弘揚“濟南戰役”“萊蕪戰役”精神,傳承好紅色基因,開展慶祝建國70周年系列活動,讓愛國融入血脈,讓信仰激發力量。
打造平安濟南,決不讓好人受氣、壞人神氣
優化創新社會治理。樹立城市安全觀,強化安全生產,實施“雪亮工程”,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打造“平安濟南”,決不讓好人受氣、壞人神氣。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創新,推行“全科社區工作者”服務模式,發揮紅白理事會、“泉城·愛幫”等陣地作用,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實踐活動。扎實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做好12345市民服務熱線、信訪、人民調解、仲裁和“七五”普法等工作,支持工青婦等群團組織面向基層一線參與社會治理,努力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雅菲 劉飛躍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