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收養重病棄嬰7年花費50多萬 夫婦倆如今含淚解除收養關系

張晨在張亞楠一家人的照顧下成長。張晨在張亞楠一家人的照顧下成長。

  這是安徽省太和縣城的一個普通居民家庭。近七年,他們家干了一件別人認為“很傻”的事情:母親張平街頭撿回被棄女嬰,女兒張亞楠和女婿陳洪友收養了這個孩子。之后發現孩子身患多種疾病,雙目失明、沒有聽力、腦癱、心臟缺陷……很多人都苦口婆心地勸這個家庭放棄這個孩子,但這個善良的家庭不舍得拋棄孩子,帶著孩子四處看病,兩個人打四份工,照料了孩子近七年,前后花費50多萬元。但是去年年底,張平突發腦梗住院,差點成為壓垮這個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無奈之下,張亞楠夫婦只能將養女送往福利院,但他們仍然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養女。         

  紫牛新聞記者 楊志敏 陳勇

  晨練撿個棄嬰 醫生建議放棄他們不忍心

  2012年10月31日早上五點多,一個清冷的早晨,安徽太和縣細楊路關集路交叉口,街邊賣早餐的小攤販剛剛開始營業,晨練的中年女子張平路過這里時,在一家包子鋪旁的一輛面包車后輪下,驚訝地發現地上躺著一個女嬰。女嬰穿一身紅衣服,雙目緊閉,不哭不鬧,就這么靜靜地躺著,讓人心生憐惜。怕把女嬰凍壞,張平趕緊先把嬰兒抱回了家,聯系了女兒張亞楠后,便立刻抱著嬰兒趕往太和縣醫院。經過醫生仔細查看發現,這是一個沒有黑眼珠的雙目失明的早產兒,只有兩斤多重,脆弱得似乎隨時都可能逝去,卻憑頑強的生命力撐到現在。醫生建議放棄,張平和張亞楠一家無法接受,當天便驅車前往合肥省立兒童醫院。

  “醫生問孩子多少周了,我們說不知道,別人問誰是孩子的母親,我說寶寶是撿來的。那別人就說放棄吧,這樣的孩子帶起來會很累的,代價也會很高的。”盡管大家都建議將孩子送往福利院,張亞楠一家仍然于心不忍,“就是覺得寶寶可憐。摸摸她的臉,摸摸她的頭,她都會笑,她的父母把她丟了,我們再把她丟了,那她怎么活呀。” 張平給寶寶辦了領養手續,給寶寶上戶口的時候要起名字,因為是早上撿到的,而且眼睛不好,希望以后寶寶能看到光明。所以,一家人決定給寶寶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張晨。

  夫妻倆打4份工 花十多萬給孩子治療眼疾

  在合肥省立醫院的眼底檢查使張亞楠夫婦重新燃起希望——孩子眼底是健康的,只有角膜有問題。張亞楠一家咬咬牙,決定給晨晨做眼角膜移植手術。

  為了給晨晨看眼睛,張亞楠夫婦幾乎踏遍全國各地。2013年夫婦倆帶著孩子在北京同仁醫院排號苦等六天,醫生告知治愈希望渺茫。這期間,張亞楠聽病友說,浙江溫州一家醫院看眼睛看得好。夫妻二人帶著晨晨就干脆到溫州住下,兩個人打四份工,孩子爸爸白天給人開車,晚上做KTV保安。張亞楠下午四五點帶著寶寶去賓館打掃客房到深夜,早上七點又去食堂洗碗收碗。盡管如此,角膜移植手術的費用依然壓得他們快要喘不過氣,手術費三萬多元,后期康復用的眼藥水又支出近十萬。眼藥水三天一瓶,一瓶898元,后期幾乎供不上,在工友和醫生的幫助下才勉強撐過。

  2014年12月31日中午十二點,晨晨被推出手術室,夜里一點才醒,同手術室剛做完角膜移植的大人們都疼痛難忍,張晨卻表現得異常興奮。“我覺得她看到光明了。”張亞楠說,“拆線以后,手機的燈光、電視的光線、玩具臺燈都能看到了,寶寶看到有光的東西就會很開心。”帶孩子去KTV看爸爸時,一看到KTV的彩色燈光就扶著東西蹦蹦跳跳的。之后的兩年里,張亞楠夫婦沒再離開溫州,每周都去醫院給寶寶復查。

  聽力殘疾、腦癱、心臟缺陷…… 一家人仍不離不棄

  但天意弄人,剛做完角膜手術正過春節的時候,姥姥張平偶然發現,晨晨聽到放鞭炮聲一點也不知道怕。“我媽就說,讓我給寶寶查下聽力,我沒在意,覺得……不可能這么倒霉的。”后來給晨晨打預防針時,別人說,寶寶可能有些不健全,建議做個全身體檢。檢查結果出來,孩子不僅眼睛看不清、耳朵聽不到,同時患有腦癱和心臟缺陷問題。醫生說最好的就是做人工耳蝸,費用在二三十萬左右。“當時就傻了,畢竟都是打工的,眼睛又剛做過,但為了晨晨還是準備給她做。”雖然費用來不及準備,但張亞楠夫婦已經做好了就算要飯也要把晨晨治好的決心。

  在術前準備中,由于晨晨的心腦問題,直接導致沒有條件配人工耳蝸。“那時候也是最痛苦的時候,感覺寶寶特別可憐。”張亞楠的聲音幾近心碎。但即便如此,他們也仍未放棄給晨晨的繼續治療和康復,并給寶寶買了七萬多的西門子助聽器。

  2015年底,由于腦發育不良,三周歲的時候張晨不僅聽不到聲音、不能咀嚼,還不會走路,比一般孩子晚了兩年,醫生建議進行康復訓練。溫州特殊康復中心出于同情,為他們安排了一對一的康復輔導。在九個月的肢體康復訓練與銀針治療后,晨晨終于邁出了第一步。“當時很開心,寶寶正在玩耍的時候,突然站起來了,然后向前挪了幾步,特開心,感覺寶寶很強大很堅強,她自己也在拼命努力。”盡管寶寶看不清楚、不會講話也聽不到聲音,但是嗅覺特別靈敏,無論誰來抱她都會要,但只要嗅出抱的人不是媽媽張亞楠,就會立馬找她。

  姥姥突發腦梗 決定放棄收養時全家哭成一團

  多年來為了給晨晨看病欠下太多債務,2017年底,張亞楠不得不從溫州輾轉回到安徽太和,繼續在賓館打工以維持生計,而張晨暫時交給姥姥張平帶。

  但在艱苦的日子里,也有閃光的愛與希望。張亞楠丈夫所在的公司——百家樂KTV有限公司的老板和老板娘自發為晨晨在公司募捐,做手術的主治醫師免了幾千塊錢醫藥費,還給晨晨包紅包,康復訓練的學校免費提供了一部分訓練,附近的街坊鄰居也會過來幫姥姥看一下晨晨,幫忙做做飯,洗洗衣服。

  在一切慢慢被適應,狀況有所好轉之際,2018年9月,姥姥張平突發腦梗,不省人事。張平出院時,做了一個讓全家人很意外的決定——把晨晨送到福利院。張平幾乎是一邊哭一邊說出這個決定的。一家人當場全哭成一片。“不舍得,我媽說不舍得也沒辦法。將來等我們都老了,孩子沒人照顧,一個人太孤單。七歲的晨晨生活依然無法自理,吃的都是別人嚼碎了一口口喂她,至今仍在使用紙尿褲。所以當時還是……”說到這里,張亞楠聲淚俱下,泣不成聲。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真正的離別還是來的太快。10月23日那天,張亞楠不在家,姥姥張平自己把晨晨送去了太和縣社會福利中心,通過民政部門特批,解除了收養關系。之后張平也大病一場,家人和街坊一提晨晨的事,她就控制不住情緒。“我當時不能理解我媽的做法,十幾天沒和她說過話。”張亞楠告訴紫牛新聞記者。

  多年的奔波勞累透支了身體,送走晨晨三天后,張亞楠尾骨骨折,腰以下肢體麻木失去知覺,至今未愈。

  養父養母

  對養女比對親生兒子還好 還想重新領養回來

  采訪中,記者還問張亞楠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你對晨晨付出這么多,你丈夫有意見嗎?張亞楠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她丈夫名叫陳洪友,他對晨晨也很有感情。有了自己的兒子后,對晨晨經常比對自己兒子還好,晨晨被送走的那天,他自己一個人在車上哭得稀里嘩啦的。

  陳洪友在采訪中向紫牛新聞記者強調說,我們家不接受捐款,我們只是要找到我女兒晨晨的親生父母。

  送走晨晨后,張亞楠日夜思念,屢次去福利院看望晨晨。福利院里孩子的生活不如家里人照顧得那么無微不至,每次去看晨晨都抱在一起哭成一團。“今年晨晨已經七周歲了,考慮到孩子未來生活、成長和安全問題,張亞楠仍想重新領養晨晨。“如果能再領養回來,我會繼續照顧她一輩子。”張亞楠的語氣堅定又懇切。她剛剛買好了一套過年的衣服,準備給晨晨送過去,“馬上就春節了,她也是個孩子。”

  福利院

  已將張晨信息發到收養網

  1月4日,太和縣福利院燕院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張晨來到福利院還不到兩個月,已與其原養父母解除了收養關系。孩子看起來并不像殘疾人,平時活潑可愛,非常討喜,在福利院的生活狀況也很好。燕院長說,現在已將張晨的信息發上了收養網上,若有人愿意收養,可以先行登記,后續會有專門的評估機構對收養人進行考察,然后出具評估意見,若符合收養條件,即可辦理合法的收養手續。但燕院長也表示,從往年情況來看,重度殘疾孩子被收養的比例很低,他們也只辦過兩例。

  張晨尋親信息:

  張晨于2012年10月31日早上五點多,在安徽太和縣細楊路關集路交叉口發現的,附近有一個銀行和一個包子店。當時穿一身紅色的衣服,還有一罐奶粉一身衣服,一個小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