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抑郁癥稱作一條黑狗,它一出現就會吞噬掉所有的快樂。目前全世界約有3億多人正被抑郁癥所困擾。2015年山東省第四次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全省18歲以上人群精神障礙總患病率為17.56%,其中抑郁障礙患病率為4.53%。
作為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醫學界普遍用“精神感冒”來形容抑郁癥。專家提醒道,雖然至今抑郁癥的病因尚未明確,但只要及時接受正規系統的治療,樹立信心,遵循醫囑,再加上親屬好友的幫助,病情就可以得到控制。
任何性格的人都有患抑郁癥的可能性
“由于缺乏足夠認知,很多人認為抑郁癥是個人意志不堅強、身心脆弱、性格有問題的表現。然而事實上,任何性格的人都存在患抑郁癥的可能性,也沒有哪種性格與之有必然聯系。”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楊曉東解釋道,抑郁癥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并非個人意志薄弱的表現。
楊曉東表示,抑郁癥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受遺傳、內分泌、社會文化環境、軀體疾病、藥物等多因素的影響,大多數抑郁癥患者無法找到具體的致病因素。
“抑郁癥以顯著而且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并且心境的低落與目前的處境并不對稱。也就是說,生活中沒有發生使其感到不快的事情,病人卻表現為悶悶不樂甚至悲痛欲絕。”楊曉東說道。
具體來說,抑郁癥的表現包括情緒持續低落,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疲乏無力,不愿與人交流,沒有食欲,睡眠不好,軀體不適,自卑,工作能力下降。其中,約20%的患者有自殺的想法。“由于擔心自己去世后家人生活無人照顧、家人受苦,有些甚至走上擴大性自殺之路。”楊曉東說道。
家屬陪同就診有助于明確診斷
據悉,抑郁癥通常“偏愛”以下人群:1、女性患病率比男性更高,懷孕、流產、分娩后等特殊階段是抑郁癥的高發期;2、有遺傳相關性人群,如父母有一方患有抑郁癥;3、處于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階段的人群;4、競爭激烈、壓力過大的人群;5、酒精、毒品、藥物依賴和濫用人群;6、處于應激狀態的人群,例如天災人禍的受害者。
楊曉東解釋道,抑郁癥作為一種精神疾病,并不像軀體疾病一樣可以通過腦部CT、核磁共振、驗血等檢測出來。因此,目前診斷抑郁癥主要依靠詳細可靠的病史和精神檢查兩個方面。為了讓醫生準確了解患者的平時表現,建議家屬陪同到專業精神衛生機構就診。
然而遺憾的是,公眾的認知誤區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抑郁癥就診率低下,患者就診時往往病情已經非常嚴重,甚至不知道該去哪些專業機構就診,這對抑郁癥的及時救治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藥物是最簡單有效的治療辦法
“患上抑郁癥并不意味著無盡的絕望。”楊曉東表示,目前,存在多種抑郁癥的治療辦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三個方面。具體到每位抑郁癥患者而言,則需要專業醫生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其中,藥物治療是目前最簡單有效,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治療方式,同時也是預防抑郁癥復發的主要手段。一般情況下,新型抗抑郁劑在1-2周內開始起效,1-2個月時效果最明顯,2-3個月可以達到臨床痊愈。
不過,醫生最擔心患者自行停藥。“抑郁癥作為高復發疾病,緩解后應按醫囑鞏固治療預防復發,過早停藥大部分患者會復發。”楊曉東說“治療抑郁癥不僅需要時間和耐心,還需要身邊親朋好友更多的理解和幫助。”
“心理治療適合于輕度和中度抑郁癥,并且在藥物已經控制了急性癥狀,患者情緒較穩定時使用,需要長期的心理干預才能見效。”楊曉東提醒大家,不能簡單認為幾次心理咨詢就能治好抑郁癥。
專家提醒道,對于輕中度患者來說,可選擇在門診、社區、家庭治療,但需防范患者自殺風險;重度患者如果能自愿服藥,社區醫療服務和家庭照顧條件允許,在最大程度防范自殺的前提下,也可在門診、社區或家庭中治療;對于有嚴重自殺行為、拒食、拒服藥、木僵等表現者,最好住院治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