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煙臺“山東地市亞軍”地位不保:去年GDP不敵濟萊前年之和
據水母網報道,在1月16日召開的煙臺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煙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劉福生作了關于煙臺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計劃草案的書面報告。
該報告指出,2018年,預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7900億元,同比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36.6億元,同比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6%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3%左右。
從2004年至2017年,煙臺常年穩居山東地市經濟“亞軍”的位置,隨著萊蕪并入濟南,煙臺的這一位置明確將讓位濟南。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閱1987年至2000年的山東省年鑒發現,1986年,煙臺GDP要高于濟南。受區劃調整的影響,煙臺GDP于1987年被濟南反超,不過第二年(1988年)濟南被煙臺反超。直至1996年,煙臺又被濟南反超,位列山東省17地市經濟排名第三位。
而就在2004年,煙臺完成生產總值1639億元,增幅達18.8%,總量重回山東省第二位,發展速度居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首。
2004年至2011年,兩市GDP差距總體上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直至2011年差距達到最高點。2011年至2014年差距不斷縮小,但2014年至2016年間差距又逐漸拉大。
2017年,煙臺GDP比濟南多136.99億元,兩市差距急劇縮小,達到近12年間最小值。
2018年前三季度,青島以9086.09億元,繼續穩居山東地市經濟“冠軍”位置;其后依次為煙臺、濟南,分別為5858.13億元、5853.08億元,差距為5.05億元。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兩市去年一季度差距為45.17億元,上半年為13.45億元,兩市間GDP差距越來越小。
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與之相伴隨的是,濟南在經濟總量、區劃面積、人口等方面,都大幅增加。其中,在2017年,濟南和萊蕪的GDP總和為8097.98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濟南和萊蕪的GDP總和為6612.71億元,兩地經濟總量輕松超過煙臺,躍居山東省各地市排名第二位,與第一位的青島差距進一步縮小。
上述數據對比發現,濟南和萊蕪2017年的GDP總和已經高于煙臺市2018年的GDP。
而濟南市2018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曾提出,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原萊蕪市2018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曾提出,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