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齊魯晚報記者從孫干卿將軍身邊親友及工作人員處獲悉,最后一名山東籍開國將軍孫干卿于1月5日凌晨3點21分安詳離世。臨終之前,孫干卿將軍交代要一切從簡。據孫干卿將軍身邊的友人說,他平日非常低調,待人很親切,日子也很簡樸,在他的身上,特別具有山東人特有的氣概和秉性。
帶團第一個“過江”
孫干卿是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梧臺鎮北安合村人, 軍旅生涯,是從他的家鄉開始的。1937年,19歲的孫干卿趕到濟南,準備參加省立中學的考試時,日本飛機撒來傳單,揚言要炸平濟南。“日本鬼子和漢奸在我們的土地上非常猖獗,我沒法繼續上學。”孫干卿回到家鄉后,加入了臨淄抗日志愿訓練團,開始了投筆從戎的生涯。半年后,黑鐵山起義開始了,那是孫干卿打的第一仗。
當時,孫干卿和其他戰士抓起借來的幾條槍,跑到張店參加起義部隊,在辛店附近打了一仗,繳獲一支手槍、一把大刀,消滅了日本的一個小分隊。“吉田十二本藤太郎!”2016年,對采訪的記者回憶這場戰爭時,當時97歲的孫干卿仍然能清晰地說出被打死的日本小隊長的名字。
八年的抗日戰爭,孫干卿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十團排長、副連長、連長,第三旅九團營長,清河軍區清中獨立團副團長,一直在山東境內戰斗,從魯中打到渤海。
抗戰勝利后,孫干卿奔赴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7師20團團長、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17師50團政委、團長,第四野戰軍43軍128師參謀長。參加了山海關保衛戰、四平保衛戰和保衛臨江戰斗、遼沈戰役和渡江戰役等。

1949年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悍然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當天夜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按照預定部署發起了渡江作戰,而第一個過江的部隊,就是孫干卿所帶的團。
65歲仍扔披掛上陣
1956年,孫干卿從海南軍區參謀長調任廣州軍區炮兵司令員,參加并指揮了“炮打金門”戰役。1961年8月,孫干卿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
當時一直干著陸軍的孫干卿接到上任炮兵司令員的任命時,是有些著急的。他不顧炮校的拒絕,特意跑到軍區司令部,要求到炮校學習,不讓他學習他就不當這個司令員。于是在炮校的高級速成班,系統地接受了訓練。
孫干卿的“倔”是出了名的,所以最艱巨的任務,最危險的戰斗,都喜歡交給孫干卿來做。1984年,時任昆明軍區參謀長,已經65歲的孫干卿突然接到一個命令:“指揮邊境炮擊戰。”提到這次臨危受命,老將軍語氣鏗鏘:“別的什么都可以講價錢,打仗這個事不能講價錢,打死也不能當孬種!”
他親自到前線,率偵察兵,爬山察看地形。當時山高、林密、氣候多變,孫干卿帶領部隊一項一項研究解決,親手擬定了老山戰役和者陰山戰役的作戰方案。根據偵察情況,從友鄰部隊調入一個炮兵團,并指揮炮兵團提前預演了一次,幾天后,我軍以絕對的炮火優勢取得了勝利。
這一仗后,同年9月,孫干卿退休了,為金戈鐵馬的生活,畫上了一個句號。
每天都看山東新聞
接觸過孫干卿的人都說,首長很健談,聲若洪鐘。孫干卿說,說話聲音大,是因為他的耳朵在打仗的時候被炸彈給震壞了。在一次戰斗中,孫干卿組織兩挺機關槍掩護送炸藥。炸藥在離他不遠的地方響了,耳朵被震出了血。

在2010年接受采訪時,談及自己的退休生活,孫干卿仍然保持著嚴格的自律,早晨5:30起床,起床后喝杯白開水,再喝一杯麥片,然后就出去散步。中午睡一會兒,晚上6:30開始看電視,看山東電視新聞,7:00看中央臺的新聞聯播,7點以后,看《軍事報道》,8點看深圳臺港澳臺直播,8:30看中央4套《海峽兩岸》,9點鐘上床,5分鐘就睡著了。
有人說孫干卿拿得起放得下,孫干卿說,“我還有什么放不下的啊!我們的國家一天一個新變化,人民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這是過去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我們奮斗一生為的不就是這些嗎?”
隨著孫干卿將軍的離世,山東籍開國將帥已無人健在。
2017年8月1日,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曾推出《致敬老兵》特別報道,當時健在的山東籍開國將帥有張玉華、劉中華、李耀文、孫干卿、劉振華、楊斯德。為了記錄他們的故事,更為了向他們致敬,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奔赴北京、南京、青島等地,聽他們再次講述那些烽火崢嶸的歲月。因為各自身體狀況所限,當時共有4位老將接受了采訪,其中就包括孫干卿將軍。
但歲月無情,從2017年到今天,幾位山東籍開國將帥已相繼逝世。
延伸閱讀
開國將軍中僅剩14人健在
記者查詢發現,孫干卿將軍逝世后,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目前尚存14人,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在百歲上下。
健在的14名開國少將中,1955年授銜的有6人,1961年授銜的有3人,1964年授銜的尚存5人。
其中,1955年授銜的6名健在將軍分別是:原沈陽軍區副政委鄒衍(1915)、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1915)、原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熊兆仁(1912)、原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方槐(1917)、原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楊永松(1918)、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黎光(1914)。
1961年授銜的健在少將分別是:楊思祿、張力雄、姜鐘。
1964年授銜的健在少將分別是:王扶之、陳紹昆、文擊、張中如、涂通今。
上述14名開國將軍中,年齡最小的是出生于1923年的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王扶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