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商場內擺放的待售煙花爆竹。(資料片)濟南一商場內擺放的待售煙花爆竹。(資料片)

  凜冬將至,隨著煙花爆竹生產進入旺季,煙花爆竹生產安全事故也到了多發季節。事實上,山東的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已經全部退出停產,非法生產不僅僅對治安管理構成威脅,甚至構成犯罪。近期,在煙花爆竹領域,山東應急系統將全面排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

  山東已無生產企業

  非法生產可獲刑

  早在2016年,山東的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已經全部退出停產。

  2015年3月以來,按照省政府部署,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原山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就會同省有關部門和涉及的棗莊、濟寧、萊蕪、臨沂、德州5個市及其所屬15個縣(市、區)政府,推進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退出工作。

  2016年11月7日,棗莊市山亭區城頭花炮廠按計劃消耗完危險物料后停止生產。至此,山東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全部停產退出。

  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退出后,山東省內需求全部依賴外省供給,一些擁有煙花爆竹生產技能的人有可能在市場和利益驅動下,鋌而走險、私自生產,引起煙花爆竹非法生產反彈的問題。

  因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造成生產安全事故的案例,在省內外都曾發生過。2016年,德州就曾發生過兩名男子非法制造煙花爆竹發生爆炸,致5人死亡的事故。兩人的行為已經構成非法制造、儲存爆炸物罪。后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依法作出一審判決,一名男子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另外一名男子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禁放限放煙花爆竹

  全省11市嚴格執行

  冬季也是霧霾高發的季節。鞭炮通常是以硝酸鉀、硫黃、木炭等為原料,放鞭炮時會產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氫、一氧化碳和其他顆粒狀的污染物,不僅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也是酸雨、光化學污染、PM2.5形成的主要物質。有實驗表明,一盤1000響的鞭炮大約能產生5.8克PM2.5。

  在安全與環保的雙重作用下,大部分地區開始實行禁放限放政策。去年春節期間,山東17市除淄博、棗莊、泰安、日照、臨沂、萊蕪6市之外,其余11市均出臺了限放禁放政策。

  以省城為例,濟南全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放區域為繞城高速環線以內;長清區、章丘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的城區范圍內的區域。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區域燃放煙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門責令改正,并視情節輕重處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即便是在沒有出臺相關限放政策的地區,各地應急系統也發出警示,要求安全燃放煙花爆竹。

  煙花爆竹“打非”

  開展聯合執法行動

  當前已經進入煙花爆竹生產經營旺季,在11月30日,全省安全生產視頻會議上,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廳長趙豪志提到,要全面排查、嚴厲打擊非法安全生產行為。

  在煙花爆竹領域,重點查處和打擊未經許可批發、零售煙花爆竹和出租、出借、轉讓、買賣煙花爆竹經營許可證等行為,批發企業違反“六嚴禁”、零售店違反“三嚴禁”等行為;批發企業在倉庫內拆箱、組裝、包裝等行為。對“下店上宅”、“前店后宅”和人員密集場所及重點建筑物安全距離不足、集中連片經營、在超市內銷售、未按規定專店銷售的零售點,堅決關閉取締。

  早前,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山東省公安廳、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煙花爆竹旺季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對于批發零售,嚴格實施煙花爆竹批發和零售經營許可,嚴把經營安全準入關。

  根據通知,要結合打擊整治槍爆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在同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開展煙花爆竹“打非”聯合執法行動,突出行政區域交界地帶、閑置廠(庫)房、出租房、偏僻地區的養殖場、關閉退出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閑置工庫房等場所的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對關閉退出企業從業人員、重點人員等建檔立案并跟蹤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