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體面積230畝,總規劃面積805畝,不僅刷新了此前由臨邑縣凱盛浩豐超級大棚保持的國內單體面積最大記錄,更將創下亞洲之最。10月23日,記者在陵城區智慧農業大棚項目處看到,整個大棚雛形初現,外部覆蓋材料已經安裝完畢,目前正進行棚內施工作業,從外面看去,如同巨大的場館一般矗立在田野之間。

  強強聯合 共建現代農業

  陵城區智慧農業大棚位于德州市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區崇德第十二大道與崇德第十一大道之間,由市財金公司按市場化進行投資,項目總體規劃805畝,建筑面積占618畝,其中大棚生產區598畝,綜合服務區20畝,其他配套設施占地187畝,總投資約10億元,2018年底完成施工并投入運營。

  項目由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建成后聘用凱盛浩豐(德州)智慧農業有限公司專業團隊運營。

  2017年,德州市政府和中國建材凱盛科技集團簽署德州市現代農業智慧溫室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以“現代農業未來谷”建設主題,努力把現代農業智慧溫室產業園建設成為京津冀乃至全國具有示范性、規模性、效益性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化基地、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創新基地和現代農業產業鏈設備制造基地。

  此前,位于臨邑的中建材凱盛浩豐(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已經建成投產,占地105畝,單體占地面積創下了當時國內“最大”記錄。

  科技感十足 顛覆傳統耕種

  不僅僅是面積大,智慧農業大棚的亮點主要在于“智慧”,作為現代農業的具體體現,大棚科技感十足,新技術、新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農業耕種方式。

  項目由世界一流的農業院校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提供技術支持,三名來自荷蘭的專家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大棚運用的是一種超白壓延散射玻璃,傳統玻璃透光率為89%,而這種特殊的玻璃透光率高達95%以上,陽光可以均勻灑在每一棵植株上面。

  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使得大棚如同一個生產精細的車間,分布在大棚內的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傳感節點,可實時采集棚內環境信息,并經無線通信網絡傳輸到電腦終端,經后臺大數據分析研判后,物聯網平臺可按照人工設置的參數,自動開關調節指定的環境調控設備,控制噴水、開窗、開啟簾幕等,實現精準控制澆水量、施肥量、溫度、濕度等。

  通過先進技術,智慧農業大棚可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效、提質,而且能有效避免過度使用水肥造成的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環境惡化、農產品安全無保障等一系列問題。

  大棚建成之后將種植櫻桃番茄、雞尾酒番茄、黃瓜和菜椒等,經過測算與實際種植,在全年的生產季里,大棚內單平方產量達到85公斤,是傳統溫室的3-4倍。而且,由于溫室內基本實現零農藥,利用熊蜂授粉,病蟲害生物防治,綠色、健康、無公害,種植出來的蔬果采摘后可直接食用。

  信心滿滿 三年全市將建30個

  據德州市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區副主任楊海濱介紹,作為德州東部城區現代農業發展組團的核心項目,陵城區智慧農業大棚也被列入了全省的重點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無疑將成為德州發展現代農業的又一代表項目,引領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開啟德州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時代。

  依托智慧大棚,陵城區將建設智慧農業產業園項目,初步規劃設計了現代農業種植及科技觀光、農產品深加工及物流運輸、現代農業研發及商務洽談和農業觀光采摘等四大板塊。同時,楊海濱告訴記者,因為大棚靠近鳳儀城萬人社區,這一社區集聚了附近13個村的村民,他們對農事比較了解并且吃苦耐勞,將是大棚優秀的用工來源。

  據了解,我市還將建設更多類似的超級大棚。目前有10余個智慧農業大棚項目在建,計劃三年內全市共建成30個。今后,德州將圍繞農業科技、技術培訓、農業物聯網、現代農業運營等領域,將積極打造集荷蘭技術資源、政府政策資源、企業成果轉化資源于一體的聯合創新平臺,建設全國智慧農業技術輸出中心和勞工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