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17市經濟半年報:煙臺二季度被濟南反超,濱州增速墊底
8月6日,煙臺市統計局官方網站低調披露了山東省以及下轄的17地市2018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2018年上半年,山東省下轄的17地市地區生產總值(GDP)排名從前到后依次是青島、煙臺、濟南、濰坊、淄博、濟寧、臨沂、東營、泰安、威海、德州、聊城、菏澤、濱州、棗莊、日照、萊蕪。
其中,青島市GDP高達5985.43億元,穩居山東省17地市中第一位;GDP緊隨青島之后的是煙臺、濟南,分別為3930.05億元、3916.6億元,差距僅為13.45億元,而兩市今年一季度的差距為45.17億元,這也意味著,在2018年二季度,濟南GDP已經反超煙臺。
澎湃新聞進一步核算后發現,在2018年二季度,濟南、煙臺GDP分別為2043.05億元、2011.33億元,濟南比煙臺多31.72億元。
從增速上來看,今年上半年,菏澤市GDP增速8.56%,是山東全省唯一一個增速超過8%的地市;其次是日照、青島,增速分別為7.94%、7.6%;增速墊底的是濱州市,雖然增速由一季度的負值轉正,但是僅為0.29%。
亞軍之爭
在山東省17地市經濟排名中,煙臺市亞軍的位置已經越來越岌岌可危。
在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中,煙臺、濟南的GDP增速分別為6.56%、7.25%,如果兩地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速差距,濟南跨過僅13.45億元的GDP差距,反超煙臺的日子將近在咫尺。
近30多年間,煙臺、濟南兩市的經濟發展始終是你追我趕,輪流扛起山東地市經濟“亞軍”的大旗。
澎湃新聞查閱1987年至2000年的山東省年鑒發現,1986年,煙臺GDP要高于濟南。受區劃調整的影響,煙臺GDP于1987年被濟南反超,不過第二年(1988年)濟南被煙臺反超。直至1996年,煙臺又被濟南反超,位列山東省17地市經濟排名第三位。
而就在2004年,煙臺完成生產總值1639億元,增幅達18.8%,總量重回山東省第二位,發展速度居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首。
2004年至2011年,兩市GDP差距總體上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直至2011年差距達到最高點。2011年至2014年差距不斷縮小,但2014年至2016年間差距又逐漸拉大。
2017年,煙臺GDP比濟南多136.99億元,兩市差距急劇縮小,達到近12年間最小值。
對煙臺經濟發展的整體情況,市委書記張術平有非常理性的認識。6月26日,在煙臺市委十三屆五次全體會議上,張術平說,對標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和山東省內同為“三核”的青島、濟南,煙臺雖然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但不得不承認,當前煙臺面臨的發展形勢比較嚴峻。
張術平進一步分析說,從生產總值看,煙臺在全國33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曾排名第18位,去年被東莞、泉州、南通、西安、大連5個城市超越,降到第23位;在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去年被南通、大連超越,排位由第6位下降到第8位。
同時,煙臺在山東省內與青島的差距逐年擴大,2008年差距1000多億元、2012年差距2000多億元,2017年差距擴大到3700億元;與濟南相比,領先優勢逐年縮小。
張術平提出的目標是,跳出煙臺看煙臺,對標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和省內青島、濟南,比總量、比增幅、比質量、比后勁,各項工作力爭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位次不斷前移,在省內“保三爭二搶第一”。
濱州增速墊底
“領頭羊”位置的爭奪備受矚目,墊底的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其中,濱州上半年GDP排名位于山東省14位,增速僅為0.29%,與前一位的菏澤GDP差距為218.43億元,后兩位的棗莊、日照與濱州的差距分別為230.87億元、62.65億元,同時菏澤、日照、棗莊的增速都遠遠高于濱州,所以濱州在山東17地市中的處境可謂是“標兵漸行漸遠、追兵越來越近”。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濱州經濟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數據顯示,濱州市GDP為623.73億元,增速-1.3%。
今年4月,濱州市統計局工業科在濱州市統計局網站發布的分析報告稱,初步分析,全市工業生產持續下行,既有各級政府堅決去、鐵腕治、主動調、加快轉的主觀原因,也有市場需求不足、部分企業停產等客觀原因,是工業轉型升級必然要經歷的陣痛。
具體來看,首先是停產企業較多。經調研,停產企業主要是兩個原因影響,一是因為環保大氣污染治理和壓減過剩產能影響停產企業21家;二是因資金、經營等問題導致停產的企業20家;還有15家左右因季節暫時停產。剩余企業多數破產、注銷,沒有再生產的可能。其次是剛性政策對全市工業造成較大影響。一季度濱州工業受環保限產、電解鋁、鋼鐵壓減產能和煤炭減量替代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大幅下降。
濱州市統計局工業科特別提到,魏橋集團及所屬企業產值大幅下降成為濱州工業下降的主要原因。魏橋集團實現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25.5%,拉動全市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11.3個百分點,如果把魏橋集團扣除,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1%,增加值同比增長7.6%。同時部分魏橋下游企業受魏橋電解鋁供應減少影響生產大幅下降,如山東創源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產值同比下降8.44億元、山東創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下降7.78億元。
魏橋集團是一家擁有11個生產基地,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坐落于濱州市鄒平縣,自2012年連續七年入選世界500強。
產業升級將是濱州市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7月初,濱州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濱州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濱州市委書記張光峰在會上說,要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加快構建起濱州市結構優化、布局合理、人才支撐、功能強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進港口、鐵路、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推動生態建設高質量,下更大決心和氣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統籌企業布局與發展、環境承載與資源節約利用,讓濱州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環境更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