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粉絲加工廢水為“餌”,培養出新型、高效的農肥和植物增產劑聚谷氨酸。魯東大學成功變廢為“寶”,為解決粉絲行業乃至其他各類糧食基有機廢水難題提供了新思路。近期,在招遠一個粉絲廠里,容量20噸的發酵罐調試完畢將投入使用。

魯東大學農學院院長程顯好博士魯東大學農學院院長程顯好博士

  研發團隊誤打誤撞發現廢水新用途

  聚谷氨酸是一種水溶性,生物降解,不含毒性,使用微生物發酵法制得的生物高分子。在納豆中首次被發現后,先用被應用于化妝品、藥品、水處理中,近年逐漸應用到土壤和植物調節劑方面。

  魯東大學農學院院長程顯好博士對聚谷氨酸進行菌種選育在6年前已經開始,但他的團隊一直聚焦化妝品領域,并未將目光投向農業。一個偶然的機會,招遠當地一家粉絲企業的負責人找到程顯好,希望能借助實驗室的專業研究,幫忙提取粉絲加工廢水中殘留的蛋白質、糖類等營養物質,以爭取最大化利用。

  經過反復試驗均未有收效,程顯好和他的團隊轉變了思路,開始嘗試將粉絲加工廢水作為培養基進行菌種繁育。“也算是無心插柳吧,沒想到這些廢水中的殘留物質非常適合聚谷氨酸的生長。”這一發現讓程顯好博士和他的團隊欣喜不已。

  程顯好告訴記者說,聚谷氨酸是一種新型、高效的農肥和植物增產劑,能親水保水、平衡土壤酸堿度、結合沉淀重金屬、增強植物抗病抗逆能力,目前限制其在農業大規模推廣應用的主要因素是價格高。

  “如果能選育出優良的菌種,不但能將廢水有效利用,還能大大降低聚谷氨酸的生產成本,一舉兩得。”有了方向后,程顯好和他的團隊更有動力了。

  大規模生產線將投用日產聚谷氨酸達15噸

  招遠是譽滿中外的“銀絲之鄉”,是龍口粉絲的發源地和主要產地。粉絲行業的前段工藝豌豆淀粉加工,已經實現了集約化生產,但加工廢水一直是困然粉絲行業的難題。

  程顯好稱,此前調研結果顯示,招遠這家粉絲企業每年的廢水量在48萬噸左右,每噸污水的處理成本在11元左右,2016年,程顯好研發團隊初步取得成功后,這家企業購置了一個容量2噸的發酵罐,用于生產實踐。這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小時有20立方粉絲加工廢水可重新利用,滿負荷運轉的理想情況下,一年下來回收利用17.5萬噸左右,僅污水處理費用可節省近200萬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市場銷售的農用聚谷氨酸產品,以臺灣味丹公司生產的農用液態聚谷氨酸產品最具代表性,其銷售價在10000元/噸以上,除在設施農業和部分經濟作物上有推廣應用外,因價格過高,尚難在普通大田作物中推廣應用。

  “通過原料創新、工藝創新,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豐收。”程顯好告訴記者,生產成本的大大降低也有利于聚谷氨酸在農業生產的大規模推廣。此外,粉絲加工廢水的再利用也為其他糧食基有機廢水的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聽到風聲后,煙臺當地一家轉型液體肥的農資有限公司伸出“橄欖枝”,日前特地前去實地考察。“相比激素而言,在液體肥料中添加農用聚谷氨酸的環境效益是顯而易見的。“這家公司技術部的負責人馮先生稱,添加比例、售價直接關乎生產成本,如果在可接受范圍內他們愿意進行嘗試。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小規模生產線已穩定,招遠這家粉絲企業目前采用按需生產的模式,先后為多家企業提供了原料。近期,一條更大規模的生產線將投入使用,屆時可日產農用聚谷氨酸可達15噸左右。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