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歡迎宴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參加晚宴的國賓們未必知道,他們享用的美食是在“海上廚房平臺”烹飪和分餐的。“海上廚房平臺”是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來福士”)根據青島旅游集團的要求,在海洋牧場平臺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臨時性滿足峰會餐飲服務需求,峰會結束后將根據需求放置到青島附近的海洋牧場。
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的西南海面,緊鄰著多功能廳,兩座藍色平臺靜靜“站”在海里,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這就是“海上廚房平臺”。每座平臺設計型長25米,型寬25米,型深2.5米,采用4根長29米的圓柱形樁腿及液壓插銷式升降系統,升降提升能力按照實際需求的1.5倍設計,可抗12級臺風。
平臺項目經理盧曉告訴記者,為滿足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需求,“海上廚房平臺”的設計和運作流程參考國宴廚房,單個廚房面積達到360平方米。按照相關功能,兩座平臺分別為制作平臺(后廚)和分餐平臺(前廚)。“海上廚房平臺”通過廊橋和陸上多功能廳連接,廊橋由國內專業的登機橋制造商中集天達設計和建造,其中連接前廚與多功能廳的廊橋具有伸縮功能,可以實現快速伸縮和安全撤離。廊橋不僅為餐飲供應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同時還具備防火、照明、緊急逃生功能。
“餐飲是峰會最基礎的服務之一,如何提供便捷餐飲,并滿足節儉辦會的倡議,組織方和我們一起探討出了‘海上廚房平臺’這個新思路。峰會結束后,平臺還可以拖運到海洋牧場繼續使用。我們交付過一座全球最大的半潛式生活平臺,以及7座海洋牧場平臺,有一定的能力和經驗積累,但從工業跨界到服務業,從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從油氣到做飯,說實話,也是個挑戰。事實證明,我們不辱使命。”盧曉說。
2017年10月18日,中集來福士接到“海上廚房平臺”的建造任務,整個項目周期只有四個半月,這意味著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要完成設計、采購、建造、運輸、安裝、調試的全流程。平臺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進行安裝時,因為需要與陸地上的多功能廳配合使用,以多功能廳為參照物,要求平臺在海上實現精準定位——站樁完成后,平臺距碼頭3米,平臺間距3米,安裝誤差不超過±10厘米,這在海上定位史上還沒有先例。中集來福士在提前做好詳細計劃及方案的前提下,持續作業30多個小時,最終以高精度達到了要求。
從海上油氣田,到海上糧倉,再到海上服務,中集來福士通過持續創新和精益管理,正以快速的步伐走向深藍,不斷推出各種高端海洋裝備,助力國家實現海洋強國戰略。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