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銀灘,東西長21.3公里,這里天然質樸,清潔環(huán)保,沒有灘涂開發(fā)、淺水養(yǎng)殖,更沒有任何工業(yè)項目,保持了純天然、無污染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你知道銀灘都有哪些迷人的景色嗎?一起來看看吧!
仙人橋
自然景點 “ 仙人橋 ” ,全長 15 米,寬 9 米,橋下拱洞高 5 米,一頭跨海,一頭連陸,史傳日本高僧圓仁和尚曾在橋上論道說法,現(xiàn)在游人登上橋頂,拱橋在海浪的拍擊下,微微發(fā)顫,宛如置身仙境,有 “ 一橋跨海陸,腳踏天地間 ” 的飄飄如仙之感,當大海落潮時,橋下光滑巖體露出水面,橋洞內涼風習習,為游人提供了絕妙的的小憩之處。


相傳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東游成山,經(jīng)過此地,登上岬角南端平臺,早晨觀看海平線上東方日出,白日觀看波浪翻滾的海浪,夜里觀看徐福為其尋找長生不老藥的船隊歸來,當然終歸沒能等到長生不老之藥。后來開發(fā)銀灘,在此處建有一座 “ 三觀亭 ” 供游客游覽,即:觀日出、觀海浪、觀松濤 。


沿潮汐湖攔潮大壩東行,銀海路南有長達 4 公里的半月形海灣,灣內沙灘平緩,由岸邊緩緩伸向大海,相傳當年七位仙女得知此沐浴佳地,到此沐浴,她們迷戀海灣風光,耽誤了回天宮的時間,玉皇大帝派二郎神前來催促,第七位仙女慌亂中將身上的一串珍珠扯落海灣,從此此處便得名珍珠灣。

在銀灘旅游度假區(qū)管委會辦公大樓南面約 3 公里的海中,有一座海霧繚繞的海島,站在海岸遠眺,似一只雄雞臥伏于海中,伸出它那欣長的頸部為人們報曉,因而此島又稱公雞島。島上古樹蒼翠,海風習習,環(huán)島有游艇碼頭和上百處供人垂釣的天然巖礁。相傳清朝初年,宮廷中有一位王爺觸犯大清禁律,遭到滿門抄斬,只將兒子康兒托人寄養(yǎng)于該島,才幸免遭此禍。此后該島才頗有名聲。

自西進入銀灘,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潮汐湖。潮汐湖是一處天然的利用大海漲潮納水、落潮泄湖式港灣,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內陸天然潮汐湖。潮漲時,海水洶涌澎湃,灌注湖區(qū);退潮時,閘門關閉,湖面平靜如鏡。湖面上空,藍天白云,鷗鳥翩翩。每當晨曦初露或朝霞初照之時,浩大的湖面,霞光倒影,天水一色。

白浪灣浴場位于銀灘最東端,海灣全長約 4 公里,成半圓延垛崮山脈向西延伸至洋村口。海灣環(huán)境整潔,灘平坡緩,是銀灘海岸線最緩的部分。白沙漫漫,離岸幾百米,水深尚不足兩米。大海漲潮時,因灣底平坦,海水阻力很小,由此形成了奇特的白浪潮。

從三觀亭向北,是一條與潔白沙灘相連,郁郁蔥蔥的沿海防護林帶,長 22 公里,面積 1.3 萬畝,屬國家級沿海防護林帶。遠看林帶,恰似鑲嵌大海的一道綠色光環(huán),春天阻擋大海潮濕的空氣,夏天祛除酷暑,秋天松濤如歌,冬天銀裝素裹。樹林從中,綠草如茵鳥、兔、野雞等動物,競相爭鳴,與海浪聲合奏出一曲天然的交響樂。漫步林中小路,沐浴著徐徐海風,靜聽著松濤陣陣,嗅著林間特有的新鮮氣息,踩著從松樹縫隙中篩灑下來碎金般的陽光,恍若身處世外,頓感無比的愜意與舒坦。

建在 “ 海韻廣場 ” 以東 200 處,堪稱 “ 姊妹廣場 ” ,寓為 “ 旭日東升 ” ,臨海而建,廣場呈圓型,其中一半伸入防浪堤南側沙灘中,廣場北部建有花壇、座凳結構景亭,中部為上升小平臺及各具特色的小型雕塑,南部建有代表 8 大國家和地區(qū)古代文明歷史的雕刻石柱,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

建在銀灘旅游度假區(qū)的西入口處,寓為 “ 大海的韻律 ” ,臨海而建,廣場呈 “U” 字型,左右兩側各有一圓形眺望、休息小廣場,中央為一圓型廣場,周圍設有造型別致的燈柱,中心位置有一金字塔形涌泉,處于區(qū)內長江路西入口軸線上。通過多種造景方法及不同的高差變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區(qū),豐富了空間和層次,使之成為可賞、可游、可憩的海濱景點。

位于大慶度假區(qū)的東側,以體現(xiàn)人類和諧、溫馨之愛為主題。園內設有紙婚、銅婚、水晶婚、銀婚、金婚、鉆石婚等 20 個景點。隨著空間、景觀的變化,讓游覽者感受愛情的一系列過程:由相識相知(月為媒)到結為連理,一同攜手走過長長的風雨人生,體會到 “ 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 ” 的真摯感情。


1939 年 3 月 17 日在俄國 C—137 廠建成下水,服役于蘇聯(lián)海軍太平洋艦隊,命名為 “ 列茲基(勤奮) ” 號,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1955 年 6 月 29 日正式由我國海軍接管,命名為 “ 長春號 ” , 1970 年我國將其自行改裝,由原來的魚雷型雷擊艦改裝為導彈驅逐艦,服役期間多次執(zhí)行了護航、護漁,打擊入侵美艦等任務。周恩來、朱德、賀龍、董必武、陳毅等領導人檢閱了該艦, 1988 年退役。 1994 年被銀灘管委購買,成為銀灘一道旅游風景線。


在銀灘度假區(qū)西端,距岸一公里處的海中有一小島,人稱幺島。每當潮起潮落時,幺島似一葉綠舟,在海浪中漂泊游蕩,如浮似沉,游人觀之,似一葉扁舟。每當潮水靜止時,幺島又似一顆鑲嵌在大海中璀璨奪目綠色寶石,為銀灘海濱增美添彩。

在白浪灣北,聳立著一座海拔 395.6 米的山峰,因視其為從天而降的大山,故改名為多福山,多福之巔,常年被云霧籠罩,在山峰處的一塊巨石下,有一天然液池,匯集甘露而儲之,液池雖然非常小,但是冬夏不枯,人稱此池為 “ 玉液天池 ” ,是多福山第一圣水,常飲此水,可醫(yī)百病,益壽延年,因有此泉,此山更加神秘與莊嚴,多福山集道、佛、儒三教于一山,乃膠東第一名山。

多福山上奇樹異花林立,在散立的各種奇異的怪石中,最讓游人矚目的是那尊形似雄鷹的巨石,昂首挺立,面視大海。相傳古時有一只能捕魚的魚鷹,飛到一位貧苦漁家?guī)椭遏~,后被一位財主知道,讓人把這只魚鷹偷去幫他捕魚,魚鷹伸出巨爪,將財主的一顆眼珠子抓出來丟進大海,財主氣得將他殺死,漁民得知后,將這只死去的魚鷹埋葬到多福山山頂上,不知過了多少年月,在埋葬魚鷹的地方,冒出了一塊鷹狀的巨石,被人們稱作鷹石。在多福山西側有三觀廟等古跡,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五山會日,前來趕會的人有成千上萬,熱鬧非凡。

“ 福如東海 ” 文化園位于銀灘旅游度假區(qū)的中心(北斗灣地區(qū)),宮家島東北部。 文化園突出福、壽、康、樂、寧五個主題。該園具有濃郁的濱海特色,著力打造“南有南海壽比南山,北有乳山福如東海”南北遙相呼應的旅游格局。


這個夏天帶著你的家人來乳山,來“天下第一灘”吧,這里美麗的景色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