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底,萊城區落實專項扶持資金3436萬元,在扶貧重點村實施產業項目38個,建設‘五通十有’工程19項;在貧困群眾中推行庭院經濟模式,1100多戶實現居家創業、1000多名貧困人員就地就業;對建檔立卡的210戶貧困戶危舊房實施全面改造、健康扶貧實現全覆蓋、教育扶貧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過程扶持,全區貧困發生率降到1%以下。”9月4日,萊城區扶貧辦主任張濤說道。
抓實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讓每位貧困戶至少擁有一個當家產業、一門致富技能、一份穩定收入。針對蒜黃、肉兔、葫蘆等12個庭院經濟項目,加強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爭取每戶每年純收入3000元以上,貧困戶實現居家創業。針對中國結、木棉花、塑編、柳編、鐵藝5類手工加工項目,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力爭貧困人口月均增收1500元,實現就業脫貧。針對13個自主發展項目與5個資產收益項目,全程指導、全程監督,確保讓貧困人口得到收益、看到希望。
聚力行業扶貧,做到應扶盡扶。對19項“五通十有”工程、6項民生工程,確保在9月底完工、交付使用。在為898名貧困人口免費住院、減輕醫療負擔184萬元基礎上,推動醫療保障向末端深化,實施貧困人口鎮(街道)住院全免費,區醫院就醫B超等六項檢查費減半等政策。在春季發放27.23萬元助學金基礎上,繼續為267名貧困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對78名貧困中高職、新入學大學生全面落實“雨露計劃”、“泛海助學”行動,實現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過程扶持。針對需要改造的210戶貧困戶危房,專項列支100多萬元,確保9月底完成已脫貧貧困戶危房改造、年底前完成未脫貧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加快實施低保兜底,對經第三方評估機構認定未達到脫貧標準線、無法通過產業扶持脫貧的農村貧困人口,納入低保范圍,實行政策性兜底。
聚焦黨建扶貧,推動互融共進。堅持培強扶壯與后進轉化并舉,依托區委黨校對重點村支部書記、主任進行封閉脫產培訓;對全區重點貧困村支部班子全程動態監控、全面體檢。積極引導貧困群眾“進會、入社、上鏈”,引導16家合作社黨支部積極投身精準扶貧。建立機關干部走訪慰問長效機制,深化“區級領導包重點村、單位對口幫村、干部結對幫扶”工作機制,繼續組織機關干部走訪慰問,讓貧困群眾感受到溫暖。
從嚴監督管理,確保扶貧成效。根據第三方評估反饋數據,組織區鎮村三級工作人員對貧困人口入戶核實,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予以清退;建立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機制,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認真落實資金管理、項目實施、資金監管3項辦法,在村級成立項目資金監督小組和扶貧理事會。建立全區扶貧項目臺賬,嚴格落實鎮(街道)工作“黃、紅、綠”亮燈預警制度。紀檢監察機關全過程監管、全方位監督,嚴肅查處貪污挪用、截留私分,優親厚友、虛報冒領,雁過拔毛、強占掠奪問題。
“去年萊城區實現脫貧4222人,目前剩余貧困人口3903人。下一步,萊城區將緊扣‘一條線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持續用力、精準發力,確保年底11個省級貧困村‘摘帽’,基本完成脫貧任務,確保小康路上決不讓一個人掉隊。”萊城區區委書記馬保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