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紀連海、潘石屹等十多位網絡名人齊聚央視新址,參加首屆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暢談微博“大V”的社會責任。
對每個網民而言,遵守法律,恪守道德,是其基本責任。網絡名人不但要守住底線,更有責任引導普通網民塑造議事的公共理性。
如果說,微博是個眾聲喧嘩、消息蕪雜的廣場,那“大V”們則是意見領袖。他們粉絲成堆、擁躉甚眾,比普通網民擁有更高的話語分貝。基于其影響輻射力,他們的言論,往往能收獲海量轉發、裂變式傳播。因此,理性發言更顯重要。某種程度上,“大V”的微博不僅是個人麥克風,還帶有公共媒介的屬性。
鑒于此,“大V”們應珍惜公信力羽翼。在微博平臺上,他們應更具公民精神,理性發聲、篤行示范,努力充當法治倡導者、倫理堅守者,而不是被浮躁情緒裹挾,成謠言的“擴音器”。
應該說,在網絡上,不少“大V”確實頗具擔當。微博打拐、“免費午餐”等公益活動,都是由“大V”發起,這發掘了社會的愛心資源。還有許多“大V”,是積極致力于監督公權。他們像“啄木鳥”一樣,啄擊著這樣那樣的痼疾。在公共事件中,他們以追問倒逼著真相,以質疑呼吁著正義。不失見地的批評建言,也是促使社會向善的“中國好聲音”,亟須呵護。
遺憾的是,輿論場中有清爽嗓音,也不乏雜亂噪音。有些“大V”在網絡表達時,動輒搞誅心論、陰謀說抑或人身攻擊,渲染暴戾氛圍;有的則有意無意中散播流言;有的在“名人光環”下,泄私憤、打擊或騷擾他人等。這類行徑,背離了公序良俗,也在自毀聲譽。它也警示著循守法治與道德的重要性:只有懂得自律,真誠守信,才能對得起公眾信任。
對“大V”來說,權責對應,是網絡表達時的必要顧忌:他們享譽遐邇,就必須受到對應的約束。也只有在守則基礎上,引導網民遵循理性的表達路徑,方能發掘更多“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