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直接向提供服務的商家詢問賬號信息,并索要安全登錄密碼,盡量找那些經過認證的公共網絡。
平時盡量關閉WiFi自動連接功能;關閉分享功能:不在使用免費WiFi的情況下,使用網銀、支付寶等。
WiFi密碼選擇WPA2加密認證方式;開啟MAC地址過濾功能,只允許已知設備接入等。
在公共場所“蹭網”,幾分鐘400元話費不翼而飛……WiFi越來越普及,信息安全和輻射的擔憂也隨之而來。連日來,記者采訪多位專業人士,揭開WiFi的一些秘密。
【案例】免費WiFi能偷話費、網銀
重慶市渝中區郜女士一次到外地旅游,在酒店發現好幾個不需要密碼的免費WiFi,就隨便選了一個接上。沒想到手機中了惡意扣費病毒,400多元話費10分鐘不翼而飛。
近日,江蘇南京市民張先生使用公共場所WiFi后,電腦被黑客入侵,開通網銀的銀行賬戶上的6萬多元在兩天內只剩下500元。
【實驗】破解WiFi密碼只需5分鐘,記者微博被“劫持”
黑客是如何通過WiFi進入人們手機、電腦從而盜取信息的?近日,記者聯系到常年從事信息安全研究的白先生。“黑客獲取WiFi密碼后,就像上了一輛公交車,車上人在做什么,都能輕易看到,而破解WiFi密碼的成本又非常低,網上有很多免費教程和軟件。”20日,白先生給記者做了一個實驗,只用不到5分鐘就破解了記者家中的無線路由器密碼。
首先,他通過自己電腦上一款破解密碼的軟件,在搜索到的十幾個無線網絡中,點開記者家的WiFi賬號并導入一款從網上下載來的“密碼字典”。幾分鐘后,該軟件下方就顯示出一組標紅的字符,與記者此前所設置的WiFi密碼完全一致。隨后他用自己手機與路由器完成連接。“如果只是被‘蹭網’,頂多網速會變慢一些。更讓人擔心的是,有一些不法分子會通過這種方式竊取個人重要信息。”說著,白先生打開手機中一款黑客軟件,通過軟件進入路由器的Web界面,界面顯示所有與WiFi相連的電子設備。
記者打開一臺電腦連接WiFi并登錄微博。不一會兒,白先生手機上的軟件管理界面就自動生成一個微博網址,輕輕一點,無需賬號、密碼,就自動登錄到了記者網頁版微博個人賬戶,并且可以自由發布和刪改個人信息。
【警示】公共場所“蹭網”,網銀、支付寶易被盜密碼
“一些公共場所的WiFi同樣可以用這種方式破解。”白先生說,目前大多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缺少安全防護措施,黑客獲得密碼后,能輕松通過網絡給手機、電腦推送彈窗廣告、木馬病毒,盜取QQ、微信、微博等個人信息。
黑客還可在用戶瀏覽網站時植入一段相關代碼,使其自動跳轉到釣魚網站。如果此時網民登錄網銀、支付寶等進行交易,賬戶密碼就極可能被竊取,導致賬戶被盜。
還有黑客自己搭建一個“山寨WiFi”,起一個與附近WiFi相似的名字,不設登錄密碼誘使人連接。用戶使用時,傳輸的數據就會被黑客監控,個人隱私、賬號名和密碼等相關信息也輕易被盜取。“一些人喜歡隨時開著手機的無線網自動連接功能,這樣存在很大風險。”白先生說,其手機一旦處于WiFi區域便會自動連接無線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可能監控到用戶的相關個人信息并盜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