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新生兒胎齡未滿37周(小于259天),不論其出生體重大小,均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
早產兒的營養及喂養:目前各界較重視,一般主張早喂養,使其生理體重下降時間縮短,或程度減輕,低血糖率發生減少,血膽紅素濃度相對減少。一般生后6~12小時開始喂糖水,24小時開始喂乳,體重過低或一般情況較差者,如曾發生紫紺、呼吸困難或手術產者,可適當推遲喂養,靜脈補液。
哺喂方法:按早產兒成熟情況不同而異,對出生體重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養。
攝入量隨早產兒出生體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參考早產兒攝入量計算公式。
出生10天內早產兒每日哺乳量(ml)=(嬰兒出生實足天數+10)×體重(克/100)
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體重(克)
以上攝入量為最大攝入量,如早產兒不能吃完,可將剩余部分由靜脈補充,以保證蛋白質、熱卡和水分的供給。
喂奶間隔時間:可根據奶方和體重安排,一般體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時喂一次;1001~1500克者,每1.5小時喂一次;1501~2000克,每2小時喂一次;2001~2500克,每3小時一次,或具體情況分別對待。
早產兒營養需要量的問題,是個不斷探討研究的問題:
一般認為早產兒對熱量的要求高于成熟兒,每日每公斤體重需熱卡110~150千卡。因早產兒安靜代謝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兒大,但吸收能力低于成熟兒,所以熱能的供給還是以稍低開始為宜。視情況逐步加多。
蛋白質:成熟兒從母乳中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6~7%,早產兒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0.2%,高于正常兒。
氨基酸:正常兒必需氨基酸為9種,早產兒為11種,因早產兒缺乏有關的轉化酶,不能將蛋氨酸轉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轉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為必需氨基酸,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無機鹽:早產兒比成熟兒需要的多,因為胎兒的最后階段,是無機鹽增加的階段,如:鈣、磷、鐵都要增加,不足月的,早產兒體內就會缺乏無機鹽。
維生素:早產兒缺維生素E,易出現溶血性貧血,早產兒對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兒,并可能缺乏脂溶性維生素及其它營養素。早產兒食配方食品還是以母乳喂養好,待研究?傊绠a兒的營養應因人而異。因情況不同,個體差異,營養上應結合個體情況細致考慮。
科學鍛煉助新生兒健康成長
視覺訓練篇
視覺的訓練主要是對早產寶寶進行視覺刺激,如用色彩、光亮、物品等刺激方法。新生兒期父母可通過色彩鮮艷的玩具、說話時的笑臉,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的人和物,這不僅有助智力的發育,更可有效提高早產寶寶的注視能力。1個月后可以用不同圖案的物品、帶有光亮的東西慢慢掃過孩子的視線讓其追蹤。4~5月后可以將孩子放在不同的高度,如地板上、沙發上,使他能從不同的高度看事物。
當寶寶稍大一些時,帶他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寶寶看天空、彩虹、樹木、花、動物、建筑物等;或讓寶寶辨別衣服顏色,各種物體的大小、形狀、長短、軟硬、光滑或粗糙、輕重等。
聽覺訓練篇
良好的聽覺功能是促進智力發育的重要條件,聽力對語言的發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爸爸媽媽給寶寶講故事或唱歌是對孩子最好的刺激。從房間的不同地方向孩子說話或搖鈴鐺,看他會不會聽到并用眼睛追尋聲音的來源,訓練寶寶的方位聽覺及對不同音調的辨別能力。爸爸媽媽要多和他講話,使他逐步由聽懂語音到聽懂詞語,并且學習自己發出詞語來。
聽覺和語言訓練,要注意趣味性,在寶寶感興趣的游戲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說話;還要注意所教詞語的形象性,應盡量使這些詞語能同所代表的事物對應起來,詞和具體物象一起印入腦海中。
體格訓練篇
體格訓練有助早產寶寶的身心全面發展,幫助體格發育的同時更能促進其智力發育。嬰兒體操就是促進早產寶寶智力及體格發育很好的運動,當寶寶能自己走路時,可以教他散步、拍球等力所能及的運動,當寶寶再大點時,可以教寶寶穿衣、做游戲等。這些不僅僅是運動,也是對寶寶的智力開發。
早產兒為何易發生視網膜病變 應早篩查
據統計,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在早產兒中的發生率高達20%。專家介紹,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由于新生兒的視網膜血管異常增殖所致的一類疾病,與接受氧治療等因素有關。雖然人們對此病已開始有一些認識,但是仍然有家長乃至非專科醫生對此病認識不足,所以還有很多早產寶寶因為檢查的時間太晚,以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早產兒為何易發生視網膜病變
專家介紹,正常眼睛是一個球形結構,眼球壁的最內層為視網膜,也就是我們看到物體的感光層。足月分娩的新生兒,一般在媽媽懷孕后38周出生,此時眼睛內各種結構已基本發育成熟。早產兒則不然,他們的視網膜血管容易出現病變,即在玻璃體內異常增殖。這種異常結構一方面阻止了光線到達視網膜,影響了玻璃體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組織會牽拉視網膜,引起視網膜的脫離,導致患兒失明。這種病多發生于早產兒、低體重兒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兒,這也是引起新生兒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吸氧也是危險因素之一。為了搶救早產兒的生命,氧氣必須使用。氧氣本身并沒有毒性,主要是新生兒身體對高濃度氧氣的過度反應。新生兒身體發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時,視網膜血管會像藤蔓一樣向四周生長。當外界給予充足的氧氣時,血管就“懶”得生長。一旦停氧,視網膜血管則過度增生,導致視網膜增殖性病變而失明。
早篩查,別錯過治療的時間窗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分為5期,在3期之前,視力還有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挽救,4期希望渺茫,5期則毫無希望。
專家強調,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損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對用氧的早產兒進行眼科監測,尤其是抓住最佳治療期進行手術治療,孩子的眼睛與常人無異。然而,可供治療的時間只有兩周左右,所以又被稱為“時間窗”!皶r間窗”一關上,孩子將墜入永遠的黑暗。因此,對早產兒、低體重兒進行早期篩查和早期治療是阻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展,減少因此病導致嬰兒視力低下甚至失明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