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八項規定”,對八個方面工作做出細致的規定。一年來,“八項規定”執行情況如何?黨風、政風這些工作作風有了什么樣的變化?即日起,本報推出“八項規定一周年回頭看”系列報道,了解黨風政風如何帶動社風民風,觀察如何影響相關領域以及探尋還有哪些問題與不足。
會議冗長、講排場、講空話等“會議病”曾在各地普遍存在。“八項規定”之后,會議流程、形式以及會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多日來,記者采訪發現,省內有的縣安排部署中心工作,全縣范圍的會議只召開了兩次,領導開會拍照也減少,會后去吃自助餐和食堂餐成了自覺的行動。
本報記者 馬云云 高擴 實習生 蔡亞利 張寶亮
會議時間和發言人數都有控制
最近一段時間,記者參加了省、市多個政府機關的多個會議發現,會議時間、程序和以前相比都被精簡了。省檢察院上個月召開了一次黨組專題民主生活會情況通報會,檢察長吳鵬飛簡單介紹與會人員后,立即進行情況通報,之后宣布散會,再無其他內容,整個會議過程持續半小時左右。
“能不開的會議就不開了,泛泛部署工作和提一般性要求的會議也不開。”省檢察院辦公室主任蔣萬云向記者介紹說,今年以來,省檢察機關全省性會議次數較往年減少了36%,平均會期縮短了一半。
“今年的會議確實是少了。”12月3日,德州市陵縣一位科級干部對記者直言。他表示,最近陵縣一直在開展群眾路線工作,要求縣里科級以上的干部都要進村入戶。
“‘三包一聯’(指陵縣正在開展的干部聯系群眾活動)是陵縣今年的一項中心工作,可部署落實這項工作,全縣范圍的會只有兩次。”這位政府人士說,這兩次會議一次是動員會,一次是解決問題的推進會。
“會議內容確實被壓縮了,會議時間、發言人數都有控制。”濟南市一位公職人員說。
省政府名義召開的會議減少12%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數字顯示:今年1月至7月,以省政府名義召開的工作會議22次,同比減少了12%;以省政府名義召開的電視會議19次,同比減少了9.5%。
記者了解到,除了會議,各類剪彩、慶祝活動也明顯減少。“儀式性的東西,如開幕式之類的,一般從簡,也不剪彩,只是宣布一下。”濟南市這位公職人員透露。
今年10月開幕的十藝節,許多市民在電視機前等候開幕式,沒想到開幕式只有短短的16分鐘。此前不久竣工通車的二環西路高架路以及地面道路工程,也沒有舉行通車儀式。
這位人士告訴記者,這與幾年前的新建主干道路通車時舉行隆重的通車剪彩儀式有了明顯不同。
陵縣這位政府人士說,“會議少了,才能把精力放在落實具體的事情上,集中精力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濟南市這位公職人員也表示,會議壓縮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不用應酬表面文章,可以省出時間干點實事。
半天會直接回單位,全天會去食堂就餐
會議的壓縮和精簡只是一方面,會風的變化更加顯著。
“現在開會最大的變化是拍照少了。”12月3日,濟南一位常年跟拍領導活動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以前拍攝領導活動主要用于報道和留檔作資料,現在領導的對外活動仍然需要拍攝,但內部會議很少拍了。
陵縣這位政府人士說,以領導講話的變化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八項規定”之前,縣里召開會議,與會的領導都是一個挨著一個講,不少領導的講話稿動輒20多頁甚至更長,很多會議上午召開,到中午12點也散不了屬于正常。現在領導的講話稿已經大大壓縮,一般都在七八頁。
記者采訪了解到,許多會議的變化除了不再懸掛橫幅、不擺鮮花外,會后大型會務招待的次數和檔次也有不同。我省一位基層交通局局長透露,現在對開會遲到、中途退場、不參加會議的情況管理得更加嚴格,“往年單位召開會議散會后,多會選擇聚餐,現在沒有了。”
記者最近參加過幾次會議,會議均結束得比較早,結束后,與會人員直接返回各自工作崗位,有的全天會議,則多安排自助餐或在單位食堂就餐。
我省組織系統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八項規定”實行之前,他經常參加會議,有時候一周好幾個。“有的會對我們組織系統來說可有可無,但往往參會就是硬任務。”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之前不時參加雜志征訂、計生工作等會議,但他們不負責落實具體工作,因此這類會議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意義,可不參加又不行。
“現在這類會議已經大大壓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