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璐
時報9月26日訊 (記者趙璐)市環(huán)保、氣象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空氣質量預報稱,27日濟南市環(huán)境空氣中首要污染物為臭氧,其檢測標準為“臭氧八小時”;空氣質量指數級別為Ⅲ級;空氣質量指數類別是輕度污染。記者隨機詢問10名市民,沒有受訪者能回答出“臭氧八小時”的含義!捌綍r總聽說保護臭氧層,這回怎么成了首要污染物了?”
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大氣科科長呂波說,“臭氧八小時”是我國監(jiān)測臭氧濃度的一個標準。據了解,2011年以前,我國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中,也有臭氧監(jiān)測,但依據的是一小時的監(jiān)測值,即一天中監(jiān)測到的每小時最大臭氧濃度作為指標,但是,這個時間值無法反映長時間累積臭氧濃度給人體造成的慢性傷害。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在臭氧濃度為12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室外呆6至8小時,其健康就受到危害。我國把“臭氧八小時”的平均濃度二級標準上限設定為160微克/立方米,在此濃度以下身體健康不會受到影響。
平時關注空氣質量的市民會發(fā)現,陰天時,要么是PM2.5或者PM10作怪,要么就是它倆聯(lián)合作怪。為什么這次“臭氧八小時”也要來稱霸呢?呂波說,近期我市紫外線強烈,汽車尾氣、工業(yè)廢氣等污染物在陽光照射下易生成臭氧。同時,空氣中的顆粒物(PM2.5、PM10)濃度較低,臭氧污染就凸顯出來了。但臭氧并不影響空氣能見度。預報27日的濟南很可能是個能見度超過10千米的藍天白云天氣。
相關鏈接
臭氧的來源及危害
大氣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氣層的上部或平流層,稱為臭氧層,離地面有10-50公里。它在平流層可以阻擋高能量的紫外線輻射到地面,成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層。如果平流層的臭氧含量減少,地面受到的紫外輻射強度會增加,導致皮膚癌發(fā)病率增高。
地面臭氧是指距地面1-2公里的近地層臭氧,這部分臭氧除少量是由平流層臭氧向近地傳輸之外,大部分是由天然源和人為源產生的氮氧化物、揮發(fā)性有機物,在太陽光照射下經一系列光化學反應所生成的。天然源多是交通工具在行駛中產生的污染物,人為臭氧源則主要是室內的復印機、激光打字機、其他放電的家用電器設備、紫外燈及一些消毒設備等。
臭氧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易刺激鼻和喉頭黏膜,引起哮喘發(fā)作,導致上呼吸道疾病惡化,同時刺激眼睛,使視覺敏感度和視力降等。甚至可引起頭痛、胸痛、思維能力下降,嚴重時可導致肺氣腫和肺水腫。此外,臭氧還能阻礙血液輸氧功能,造成組織缺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