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件后遺癥:出租等乘客加價才接單
招收打車的乘客
【新浪汽車臨沂訊】無論是馬云關于老人難打車的思考,還是媒體持續不斷的報道評論,打車軟件的燒錢之局始終備受爭議。回望過去7個輪次的較勁,就算沒親身卷入“二馬之爭”的市民,也難以回避他們帶來的信息轟炸。兩款軟件的較勁,究竟帶來了什么改變?又給市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印記?
記者體驗:軟件打車不如招手打車快
持續兩個月之久的打車軟件燒錢大賽漸趨平息,打車市場也逐漸恢復了一開始的平靜。13日,記者在街頭再次體驗軟件打車,15分鐘沒人接單,在記者等待的15分鐘內,3輛空出租車經過。
13日中午12點,記者在市區金雀山路與祝丘路交會附近的開元上城站牌處,開啟快的打車軟件和嘀嘀打車軟件,快的打車地圖上顯示了上百輛出租車信息,而嘀嘀打車地圖上顯示的出租車數量只有幾十輛。
記者用快的和嘀嘀同時發出打車信息,信息發布成功后,等待司機接單的5分鐘內,3輛出租車經過站牌,接走了招手打車的乘客。
15分鐘之后,兩個打車軟件發布的打車信息,均沒有回應,沒有司機接單。“別用軟件了,還不如招手打車快,你要是距離遠了司機還不愿意送你。”一位等出租的市民看到記者拿了兩個手機打車時說,“我之前也喜歡用軟件打車,有次我打了10分鐘都沒打到,就沒再用了。”
“補貼少了挺好的,我們打車容易多了。”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以前在路上半個小時能攔住一輛就算不錯了,現在打車要比以前容易得多,等待5分鐘左右就能攔住一輛。
9元訂單加價至39元,才接單
出租車司機孟先生4月11日17點,在市區沂蒙路和濱河路交會處等待前來接班的司機準備交班時,手機突然蹦出了一條從鉑爾曼大酒店到人民廣場的訂單。“雖然距離比較近,高峰期我不愿意到市里堵車,所以就沒在意,繼續等伙計來接班。”孟先生說。
“才加5塊錢,肯定沒人接。”孟先生告訴記者,訂單發布5分鐘過后,沒有司機接單,焦急等待的乘客開始加錢,便引起了他的注意。
“乘客看見還沒人接,又加到了15元,15元我也不接,等等看看他還加不加。”高峰期的擁堵,使得市里的出租車沒法到市外接單,市外的出租又不會空車,綜合考慮之后,距離乘客最近的孟先生抱著一絲的僥幸選擇了繼續等待。
果然如孟先生所料,乘客又開始加錢了。由15元加到了20元,又從20元加到了25元。“25元的時候我就想搶單的,沒想到她接著又加到30元了。”孟先生高興地說,從鉑爾曼大酒店到人民廣場,一單6元錢就能到的生意,在高峰期的擁堵下成了9元,又在乘客的主動加價下變成了39元。
“加上補貼的2元,起步價內的一單生意,趕上進出市里兩個來回了。”孟先生高興地向記者展示他接的其他加付小費的訂單,從5元到40元不等。
“只要高峰期不加錢,就沒人愿意接你的單,加錢越多就被搶得越快,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嘛。”孟先生表示,他們在高峰期只接愿意加錢的訂單,如果沒有價錢的訂單就在路邊接招手的乘客。
補貼少了,“卸你”沒商量
看著補貼從5元漲到13元,周邊的同事都用起了打車軟件,眼看著同事掙錢一天天地比自己多起來,自己的生意也一天天地減少。本來不會上網的張先生決心要學會上網,前提是要有流量。
“去營業廳辦理流量業務時,工作人員告訴我‘對出租司機來說,少了很可能不夠用’。我也不懂就跟他們一樣了。”張先生辦理完流量業務后,每個月只需要交30元錢就會擁有300兆流量,前提是這項業務必須兩年起包。
“一個月30元,一天就1塊錢,可以比平時多掙好幾百也挺劃算。”剛學會使用軟件的張先生嘗到了打車軟件帶來的甜頭,覺得自己開通流量包是正確的選擇。
然而,好景不長,還沒過夠一天多掙好幾百的癮,補貼就一降再降。“如今每單只補貼2元錢,為了賺夠每個月多支出的30元流量費,我還是要每天開著打車軟件,遇到合適的就得接上一單。”張先生坦言,現在補貼得太少了,很多司機直接卸載了軟件。
不僅司機師傅在卸載手機軟件,部分市民也已經卸載或者遺忘了手機上的打車軟件。13日,在記者隨機采訪到的20為市民中,有18人仍然裝有打車軟件,目前仍然用軟件叫車的只有6個人。另外的12人裝有的打車軟件要么就是沒用過的,要么就是用過幾次就沒再用了。
“我學會用軟件了之后,優惠一再減少,何況最近用軟件打車那么難,我都不愿意用了。”市民王女士如是說。
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相關新聞
-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