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街上匯仙樓,
魯菜經(jīng)典味可口。
甜咸焦嫩滋味美,
食客紛翹拇指頭。
九轉(zhuǎn)大腸是魯菜的經(jīng)典代表,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魯菜代表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chuàng),開始名為“紅燒大腸”,后經(jīng)過多次多次改進(jìn),紅燒大腸味道進(jìn)一步提高。許多著名人士在該店設(shè)宴時均備“紅燒大腸”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后,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并稱贊廚師制作此菜像道家“九煉金丹”一樣精工細(xì)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zhuǎn)大腸”。
九華樓是濟南富商杜氏和邰氏所開。杜氏是一巨商,在濟南設(shè)有9家店鋪,酒店是其中之一。這位掌柜對“九”字有著特殊的愛好,什么都要取個九數(shù),因此他所開的店鋪字號都冠以“九”字。
“九華樓”設(shè)在濟南縣東巷北首,規(guī)模不大,但司廚都是名師高手,對烹制豬下貨菜更是講究,“紅燒大腸”(九轉(zhuǎn)大腸的前名)就很出名,做法也別具一格: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制作時先煮、再炸、后燒,出勺入鍋反復(fù)數(shù)次,直到燒煨至熟。所用調(diào)料有名貴的中藥砂仁、肉桂、豆蔻,還有山東的辛辣品:大蔥、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湯、香油等。口味甜、酸、苦、辣、咸兼有,燒成后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盤中紅潤透亮,肥而不膩。有一次杜氏宴客,酒席上了此菜,眾人品嘗這個佳肴都贊不絕口。
有一文士說,如此佳肴當(dāng)取美名,杜表示歡迎。這個客人一方面為迎合店主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贊美高廚的手藝,當(dāng)即取名“九轉(zhuǎn)大腸”,同座都問何典?他說道家善煉丹,有“九轉(zhuǎn)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轉(zhuǎn)”,可與仙丹媲美,舉桌都為之叫絕。從此,“九轉(zhuǎn)大腸”之名聲譽日盛,流傳至今。
主要做法
1.將豬大腸洗凈,用50克醋和少許鹽里外涂抹揉搓,除去粘液污物,漂洗后放入開水鍋中,加蔥、姜、酒燜燒熟,撈出切成3厘米長的段,再放入沸水鍋中焯過,撈出瀝水。 2.炒鍋上中火,倒入豬油燒至七成熱,下大腸炸至呈紅色時撈出。鍋內(nèi)留油25克,放入蔥、姜、蒜末炸出香味,烹醋,加醬油、白糖、清湯、精鹽、紹酒,迅速放入腸段炒和,移至微火上,燒至湯汁收緊時,放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顛翻均勻,盛入盤內(nèi),撒上香菜末即成。
(出自:人生如途寄 吾日三省身 作者:Tiger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