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月11日,英國樂隊The Beatles披頭士在華盛頓的露天體育場演出,受到美國人民瘋狂追捧。他們在《Ed Sullivan Show》的美國電視處女秀,也創下收視新紀錄。披頭士樂隊不僅在音樂上寫下光輝的一頁,他們也成功的將英倫文化席卷美國,甚至是全世界。今年是披頭士進軍美國第50周年,下面就好好盤點一下,過去50年里永遠走在時尚浪尖的披頭士。
披頭士進軍美國50周年 改變的時尚大事件
20世紀60年代初,人們剛剛擺脫了二戰帶來的災難又飽受著冷戰,這時,這支來自英國的 The Beatles(披頭士樂隊)帶著無拘無束的樂觀主義精神歌出當時人們內心的渴望,絕對是60年代最著名也最受歡迎的樂隊。作為那個時代的明星,無論歌唱方式還是穿著打扮都是受到瘋狂的追捧和效仿,至今仍然是不老的經典。
The Beatles 初次來到美國 受到歌迷極大的歡迎
The Beatles在美國演出
The Beatles的穿著并不像搖滾明星一樣閃閃發光,而是更加內斂,低調而關注細節與個性。窄窄的領子、四粒扣西服搭配高領衫;襯衫配細細的領帶,這些都因為是他們的典型裝扮而成為了60年代穿著風格的經典。更多的時候他們穿得更像是校園里的學生,而演出服也大多會選擇花色襯衫配絲絨西服,成為時尚流行的風向標。
The Beatles樂隊
The Beatles 披頭士樂隊
披頭士樂隊的英倫范,曾讓追逐時尚的年輕人狂熱追捧。切爾西靴在披頭士四位成員的裝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無論是現場演出還是拍攝照片,或在電視中拋頭露面,他們都穿著切爾西靴。因此切爾西靴曾一度被稱作“披頭士靴”(The Beatles Boots)。
披頭士樂隊
切爾西靴誕生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是騎馬時的專用鞋履,因簡潔美觀、緊湊貼腳而成為19世紀40年代騎馬時的潮流之選。50年代“摩登族”文化在倫敦盛行,年輕時尚的摩登青年對切爾西靴格外喜愛,切爾西靴也經歷了一些變革而更加時髦。現在,人們也常說到“若走在倫敦國王路,而沒有穿切爾西靴,簡直就好像沒穿衣服一樣。”
嬉皮士時代的The Beatles
20世紀60年代也是偉大的嬉皮士運動時期戰后嬰兒潮中成長起來的部分年輕人蔑視傳統,廢棄道德,有意識地遠離主流社會,以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現實社會的叛逆,這些人被稱為“嬉皮士”(Hippie)。他們追求愛與和平,反主流,抵制腐舊的政府行為,他們欣賞烏托邦式的精神世界,崇尚生命,自然,以及人類善良的天性,并將其演變為嬉皮士精神。
The Beatles的嬉皮士著裝
在這樣的嬉皮士運動的大潮中,人類最偉大的樂隊The Beatles亦成長于其中。樂隊的四位成員都看似溫文爾雅,甚至稚氣未脫,但內心都暗藏著“嬉皮士”運動反主流的理想主義,以及改變世界的強烈欲望。英文中的“甲殼蟲”原是Beetles,而樂隊則刻意將其改為Beatles;看過樂隊自傳式電影《a hard day night》更會覺得,列儂從來都是一個頑固的嬉皮士分子。那追尋和平與永恒自由的歌詞里,死死烙著嬉皮士風格獨有的諷刺格調,結合著變幻的燈光,他們在特殊的年代與往舞臺上扔大麻的觀眾一起享受著迷幻搖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