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征服的鉆石長久以來通過其卓絕的自然之美深入激發著人類的想象力,這個歷經千萬年歷史而成的產物是大自然最美麗的杰作。
“鉆石”一詞源自希臘語“adamas”,意為不可戰勝,代表任何堅硬無比的礦物或材料。鉆石是碳原子在高溫和強壓下形成某種特殊排列的構成,它是世界上最為堅硬的物質,唯一由單一元素形成的寶石。它們大多形成于10 億年前的地幔深處,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迫向地球表層推進,它們與地球上的生命一樣久遠,是人類可以擁有的最古老財富。它純粹而難得,通過精確的切割閃耀出迷人的奪目光彩,它性質穩定,歷經億萬年變遷,卻難以破滅。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就說過:“鉆石不僅是所有寶石中,更是世界萬物中最珍貴的存在。”

鉆石谷中的巨莽
大約3000 年前,在印度德干海得拉巴附近的戈爾康達地區,人們在戈達瓦里和克里希納河之間的峽谷內沖積礦床中發現了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鉆石。這傳說中的山谷,山路狹窄難行,而這谷中鋪滿了鉆石,由兇猛的毒蛇和成群的巨象日夜守衛。因此,采鉆人將羊宰殺撕成碎塊,丟下山谷,禿鷲便會循著血腥俯沖到谷中,銜起沾滿鉆石的肉塊。等在山頂的采鉆人大聲呼喝,嚇走禿鷲,取得鉆石,再將肉塊留給鷹獸。旅行家馬可 波羅在描述世界各地奇跡的時候也曾提及這個山谷,而航海家辛巴達第二次探險遠航的傳奇故事也圍繞這座布滿鉆石山谷的傳說而展開。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印度便已開始了鉆石交易。而傳往西方世界,則是通過“鉆石之路”。公元一至三世紀,羅馬帝國便開始流行將鉆石鑲嵌到戒指上作為裝飾。古人以美好的想象力來詮釋這美好得不落一塵的事物,他們將鉆石比喻為月亮的裂片、流星的碎片,以及神靈的眼淚。象征不朽愛情的愛神丘比特,那促合一對對佳人的愛神之箭的箭頭上便鑲嵌著鉆石,鉆石穿透愛情的邂逅,光芒萬丈的不僅是鉆石的火彩,更是愛情碰撞的火花。

阿涅絲•索蕾像
鉆石的交易最早便是出現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印度,然而直至十五世紀前后才在歐洲上層階層流行開來。當時的鉆石帶有種種神秘色彩,除卻可以治病,能夠為戰士帶來勇氣外,還會令男人對妻子的愛更加深沉,令瀕臨破裂的婚姻重新鞏固起來。鉆石第一次被鑲嵌在戒指上用作訂婚信物則是在1477年8月18日,當時的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向法國的瑪麗公主求婚時贈送了一枚鉆石戒指,開啟了用鉆戒求婚的先河。到了十五世紀之后,鉆石成為了西方皇室貴族王冠首飾上的新寵。法國國王查理七世最寵幸的情人,傾國傾城但卻出身卑微的阿涅絲. 索蕾作為第一個佩戴鉆石的平民而聞名,引發了鉆石與濃厚女性魅力之間年代久遠而又歷久彌新的關聯。
鉆石的堅硬物理性質在工具中常常用作割開玻璃,而在1558 年至1603 年的英國,用鉆石原石鑲成的八角結晶體戒指時髦一時,頓成風尚。當時佩戴時尚鉆戒的年輕人們又掀起用鉆石在玻璃窗上刻情書的熱潮,鉆戒一度被稱為刻字戒指。甚至伊麗莎白一世本人也在一塊玻璃上與沃爾特爵士詠詩談心,傾訴哀腸。
1725年,巴西發現了大型鉆石礦藏,很快便取代了印度,成為世界第一大鉆石生產國。在往后的 140 年里,來自巴西的鉆石主宰了世界的鉆石市場。其產量在1850-1859 年間達到頂峰,平均年產量達到30 萬克拉。由于產量供給充足,鉆石也不再是僅僅供給王公貴族們享用的奢侈品,這樣的變化極大地推動了世界鉆石市場的發展,鉆石逐漸成為了尋常人家也能在人生重大時刻消費得起的寶石。在1886 年,蒂芙尼的創始人之一查爾斯. 路易斯。蒂芙尼推出了首款訂婚戒指。這是在鉆戒的世界中,首次將鉆石凸鑲于戒環之上,并由六個鉑金細爪固定,讓光線能夠進入寶石,最大程度地折射出奪目光華。自那時起,全世界數百萬人便開始迷戀并遵循這個傳統,送一枚鉆戒給自己的新娘作為愛情信物逐漸成為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巴西礦藏沒落后,南非金伯利巨大鉆石礦床的崛起不僅占領了全球鉆石市場95%的份額,更由此催生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鉆石公司戴比爾斯De Beers,并由此開創了現代十分繁榮的鉆石產業。“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作為60 多年來歷久彌新的最經典鉆石廣告,令鉆石成為了現代愛情、訂婚和結婚儀式與典禮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