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已是馬年春晚后苗阜王聲的生活常態,而苗阜已經一個月沒著家了。但忙碌依舊。據悉,剛剛成立的羊年春晚哈文團隊,已經向兩人拋出了橄欖枝。苗阜透露,這次將準備三個風格不同的作品迎接多次審查。

忙到瘋癲 一個月沒著家
“我最近都一個月沒回家了。”隨代表團從韓國交流回來的苗阜聲音略有疲憊。自馬年春節因為《滿腹經綸》一夜爆紅,他們的工作表就達到了超飽和狀態。這大半年,苗阜王聲除了駐演、巡演,還參加了相聲大賽,忙到瘋癲,用苗阜自己的話,“不紅是死,紅了是生不如死”,成名總是會有代價。
那么問題就來了,這樣密集的工作,哥倆還有時間創作新段子嗎?“完全不用擔心,”苗阜笑著說,“之前也有人問過我,需要閉關一段時間寫段子嗎,我說,閉門造車反而不是相聲之道,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寫啊,沒有停。”對于苗阜王聲而言,一個愛走出去讓視野開闊,一個愛宅在家里博覽群書。平日里稍有空閑苗阜會獨自在西安城里轉悠,到人文地標采風,王聲在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立刻一通電話,把靈光一閃的包袱記錄下來,這是兩人默契而獨特的交流模式。
春晚招手 三個作品待命
苗阜王聲在全國名聲大噪主要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繼而網絡傳播。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滿腹經綸》也是馬年春晚的報送節目之一。“我們那時候根本沒有抱希望,全國多少節目報送上去啊,估計這節目的帶子都沒輪上讓節目組看一眼。”不過,這半年青曲社的巡演,讓人看到了觀眾實打實的喜愛,羊年春晚團隊剛剛宣布成立,哈文就馬不停蹄向哥倆拋出了橄欖枝。“我剛回來,節目組的電話就打過來了。”苗阜接到電話就立刻和節目組見了面,大家一碰即和,連節目的大構架都聊出來了。“我們準備三條腿走路,”盡管具體內容需要保密,苗阜還是為記者提前透露,“做三個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出來,以配合春晚不同版塊的主題,以供挑選吧。三個作品肯定都是全新的,不過原來一些經典的包袱可以適當保留,畢竟春晚還是要保效果,也還有很大一批觀眾過去沒看過我們的表演。”不僅如此,現在苗阜王聲已經接到了除央視之外七個電視臺的春晚、九個元宵晚會的邀請,“這還只是我們之前已經答應的,后面再要來,估計要看檔期的配合了。”可以想象,羊年春晚之后,苗阜王聲的工作邀請會是怎樣的井噴狀態。對于11月9日即將上演的巡演成都站,苗阜坦言肯定會有新段子新驚喜,說不定還有為春晚準備的包袱“試水”,如果錯過這場,成都觀眾要想再在家門口看到他們的現場表演,那真是難上加難了。
他們憑啥這么火 為你笑,他磨到哭
《滿腹經綸》的成功,苗阜歸結于在小劇場千錘百煉地打磨,數百場演出碰撞出的火花使內容更加豐富。2007年,苗阜、王聲和七八個志同道合者共同創立了青曲社。成立之初,票價只有五元,仍然無人問津。最困難時,一天下來,口袋里只有一塊錢,是為了保證晚上回家能有錢坐公交車。如今回想起來,苗阜覺得應該感謝那段清苦的經歷。
不過,歡樂背后看不見的是痛苦,這種痛苦是打磨段子的痛。“頭疼死了!”苗阜告訴記者,《滿腹經綸》演了700場,他們要做到一遍拆洗一遍新,每次都要加點不同的新包袱進去,不想演“油”了。“一個完整的相聲段子出爐,過程并沒大家想的那么簡單,俏皮話湊在一起就行。”平日里苗阜王聲想到點子先記下來,一段時間后就將點子匯到一塊兒,琢磨個框架,再把包袱往里面填,接著一面演一面改。“現在只靠我們也肯定是不夠的,收集劇本也成了眼前重要的事情。就幾天后,我們請了一批全國有名的寫手開個研究會,大家聊聊,碰撞點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