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時尚圈一年兩季發布、多個時裝周;你知道時裝周從成衣到高級定制,再到男裝周永遠馬不停蹄;你知道秀場前排在座都是編輯、明星、博主和買手;你知道設計師們總是愿意東拼西湊說靈感,但其實只為能多賣兩件衣服……但你也許不會知道這種集合全世界時裝力量,預測來年要穿什么的時尚集會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由哪些人發動的。2014秋冬紐約時裝周于2014年2月5日已正式拉開本季戰幕,開啟了接下來為期一個月的四大時裝周時段。
相對于倫敦的瘋狂,米蘭的工藝,巴黎的前瞻性,紐約時裝周在其中的商業意味最為濃厚,也就是說這是最"接地氣"的時裝周,從以前被詬病的無創新,到金融危機中以無可比擬的商業優勢對抗,紐約時裝周已經走過了整整70年。這70年這關于紐約時裝周的故事,可以說是我們日常成衣的真實商業進程。
Jason Wu 2014春夏系列
Q1:紐約時裝周從何時開始?
毫無疑問,迄今為止巴黎都是世界時裝的核心,但隨著商業進程推進,巴黎的高級時裝開始受到來自紐約、東京等商業時尚品牌的沖擊。紐約無疑是最受矚目的一地,因此紐約時裝周的商業地位毋庸置疑。不過在1943年以前,時裝似乎只屬于歐洲,這里有獨立的Coco Chanel、斜裁大師Madeleine Vionnet,以及新奇怪誕的Elsa Schiaparelli。然而歷史總是無法預測的,1939年-1945年期間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完全改寫了文明進程,人類陷于困頓之中,但也是這場災難,卻成就了歐洲彼岸的紐約城,在戰時停滯的時尚產業在紐約開始啟程了。
二戰期間由于納粹的控制,巴黎的時尚之光被戰爭陰霾淹沒,所有時尚記者都被官方拒之門外。美國時裝協會創辦人之一Eleanor Lambert基于這樣的背景,便萌生了要在當時稍微安定的紐約創建名為發布周(Press Week)的時尚集會的想法,這就是今日時尚產業中最重要環節之一-時裝周的雛形。
紐約時裝周讓戰火侵襲的時裝產業開始重啟,時髦的人們再次盛裝登場,以優雅之姿撫慰人類災難的創傷,紐約成了新興的時裝之城。
Kate Spade 2014春夏秀場
Q2:T形秀場是本來就有的嗎?
首個紐約時裝周的秀場上還尚未有標準的T形伸展臺,來自全世界的65名記者將會場坐滿,模特們幾乎就在賓客座位之間的空隙中穿梭展示。其實這仍是對于服裝傳統呈現方式的一種延續,它與兩百年前法國貴族的私人沙龍仍系出同門。
之后誕生的T型臺以及紐約時裝周上慣用的U型臺則可以容納更多觀眾,并更好的觀賞時裝。
秀場前排
Q3:前排看客一直是現在這些人嗎?
18世紀時,路易十四開啟讓時裝成為楓丹白露內的貴族身份象征及特權,公爵與夫人們一道在私家城堡內欣賞著設計師的新作,私人沙龍是平民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神秘領地。這樣的狀況與曾經的紐約時裝周一樣,都是屬于少數人的聚會,只有著名時尚記者及設計師才能位列邀請函之上,甚至于商業直接掛鉤的買手都一律不能獲準進入。
時裝秀場不僅僅只是一輪服裝的流動展示,其背后有嚴密的產業鏈作為根基,設計師、雜志編輯、買手、模特等等每一個人都是保證時尚產業良好運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原本隱匿在華服背后的推手卻都會在時裝周時一一浮出水面,并擁有了在公眾眼里近乎一致的身份秀場頭排客。對于媒體和觀眾,開秀前看頭排,開秀后看服裝已經是默認的時尚守則。
基于信息爆炸的當下,某種程度上,能否妥善的安排最重要的人坐在最合適的位置上,已經成為設計師們在時尚界的必修課之一。不再是上世紀以圓桌為單位參加聚會般的看秀時代,T臺下的空間早已被名利與地位劃分區域登記。秀場前排看客的面孔每一季都面臨重新洗牌,但似乎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參與到這場無聲的角逐之中,因為這里往往集中了世界上最密集的閃光燈。
林肯中心
Q4:紐約時裝周的場地在哪里?
與其它三地時裝周品牌發布相對分散于城市各處不同,紐約時裝周上除了少數幾個品牌之外,從1993年以來通常都是集中在固定場地進行的。那時的紐約時裝周集體移師位于紐約曼哈頓中心地帶的布萊恩特公園(中央公園)進行發布。時裝周進行期間,公園內搭建多個白色帳篷作為場地,這種情況持續到2010年。2010年9月進行2011春夏發布開始,位于曼哈頓63街附近的林肯中心接棒布萊恩特公園,成為現在的主要發布場地。從這一季至今,每到2月和9月時裝周期間,林肯中心的噴水廣場就變成了全球時髦人士的聚集地。
秀場后臺
Q5:時裝周到底什么時候發布春夏和秋冬?
通常時裝周是在2月發布當年秋冬時裝周,這些秋冬新品將會在同年的8月中旬開始接替早秋系列而陸續上市;9月進行第二年的春夏時裝周,新款會在第二年3月在早春系列后上市。也就是說,時裝周的發布周期為提前半年。
秀場后臺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