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知名的知識問答社區,有一個關于奢侈品的問題曾經一度占領了熱議榜的前列――“在奢侈品行業里面,哪些品牌的產品明顯低于其品牌價值?或者哪些品牌壓根不值錢?”誠然,在歐洲奢侈品牌銷售商眼中,“拿卡就刷”“花錢就買”的中國旅行團消費大軍,已經有揮之不去的“人傻錢多速來”色彩。但少數善于思考的消費者,已經嘗試撥開奢侈品那迷漫著金粉味的營銷云霧,去看清喧囂背后,那真實的世界。
Giorgio Armani Prive 2013秋冬系列
奢侈品行業前從業者葛巾認為,奢侈品牌這個范圍過于廣泛,就算將它細化到服飾、珠寶、鐘表領域說,也是一個極為龐大的工程,而且,由于其不同系列的市場定位有所區分,因此,簡單地評判某個品牌的含金量,未免有失偏頗。比如,Giorgio Armani Prive依然位列僅有的幾十個高級定制行列,一件晚禮服動輒上萬美元,其江湖地位無人可小覷,但其副線品牌Armani、Armani Exchange的設計和制作幾乎全在東南亞完成,和Armani主牌幾乎沒有什么關系,一件T恤衫的售價僅為數百港幣。大多數副線產品的存在都是為了搶占市場。
Armani Exchange廣告大片
所以,若要考問奢侈品的含金量,最好的方式不是某個品牌,而是某個單品、系列,并結合其實用性,如此才能稱得上客觀。以奢侈品品類中最常見的服飾而言,面料、剪裁、制作工藝都是評判其含金量的重要參數。
一件襯衣,如果面料采用了140支埃及棉,領子采用的是亞麻上漿,扣子用的是厚度超過5mm的貝母扣,剪裁上符合法式襯衫暗門襟高領疊袖等要求,那么,不管它是大品牌、小品牌,或者沒品牌,都可以歸入“奢侈品”的行列。而如果只是單純的售價高企,其面料、剪裁達不到應有的高度,那么,就難免有裝腔作勢之嫌。
舉例而言,Zegna在中國,注意在中國,就是一個被嚴重高估的品牌。據說,中國市級四大銀行的行長,有70%都有一件“標配”,但因為其面料和剪裁,行內戲稱“宰你丫”。其國內商店銷售的系列中,不僅面料和輔料的質量明顯有水分,連版型和剪裁都與國外產品線相差甚遠,而售價卻遠遠高于國際水平。最過分的是,一件兩三萬元的西服,線條紋路居然不能對齊。
Ermenegildo Zegna 2013秋冬男裝秀場
箱包同樣需要考慮面料與工藝。例如售價相同的,均為3萬元人民幣左右的香奈兒和BV(寶緹嘉)小羊皮包,前者因為絎縫工藝,能夠很好地增強皮革的支撐力,其使用壽命和磨損度就要明顯高于后者出名的編織款。而在其他品牌中,受到中國消費者們追捧的Chloe、PRADA都因為其用料和制作工藝的日漸低行,在行內人士眼中估值較低。相反,被許多入門奢侈玩家列為拒絕來往戶的LV,其含金量卻被明顯低估――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眾多歐美知名人士執著地選擇LV,并不是因為它的LOGO讓人耳熟能詳,而是因為其實用、輕便和耐磨性的綜合評分,在一眾箱包中始終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