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學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建設大學和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始建于1948年,建校67年來,學校銘記“弘毅、博學、求真、至善”的校訓,傳承“勤奮、嚴謹、團結、創新”的校風,發揚“艱苦奮斗、凝聚向上、與時俱進、追求卓越”的精神,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近20萬名校友遍布海內外。
    學校現設26個學院、2個教學中心。擁有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6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類別,92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10個門類。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36193人。
        濟南大學是山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建設大學,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現設24個學院,擁有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6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類別,92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10個門類。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35916人。
        學院位于濟南經十東路6088號。學院周邊風景宜人、交通便利,分布著十余所高等院校。校園環境整潔優美、文化氛圍濃厚,是廣大青年學子深造的理想之地。學院擁有滿足各專業教學需要的實驗實訓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及計算機中心、圖書信息樓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寬帶網絡覆蓋全院。
        學校有省級重點學科14個。在今年3月公布的ESI數據庫全部22個學科中,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學科共有4個,位居省屬高校前列。
        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6個,山東省特色、品牌專業16個,山東省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發展支持計劃專業2個。
        2016年我校繼續面向全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全國共有25個省份全部或部分進入一批次招生,山東省內大部分專業在一批次招生。
        我校2016年共計劃招生8703人,在山東省內計劃招生6077人,比去年增加600余人。其中,在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設有春季高考計劃80人;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外包方向)設有校企合作項目計劃120人;在金融學(文理兼招)專業設有中外合作項目計劃100人,在山東省一批次招生專業設有農村專項計劃90人。
        1、堅持“整體和諧,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逐步實施專業課小班教學,開設新生研討課、專業導論課、學科前沿課程。搭建開放式協同育人平臺,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外合作項目、校企合作項目等為帶動,加強與國內外高校、企業之間的合作,積極推進校地、校企、校院協同育人。
        2、深化完全學分制改革。進一步完善選課制、學業導師制、彈性學制。通過為學生提供轉專業機會、學科大類內專業分流、輔修第二學位等措施,最大化地為學生選擇學習目標和學習進度營造空間,實現自主選擇專業、自主選擇課程、自主安排學習進程、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目標,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學校著力于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個創新創業的平臺,讓學生接受最好的創新創業教育,2016年,濟南大學和市中區共同建設創業學院,大力開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市中區在濟南大學創業學院建立“藍魔方”眾創空間,同時建創業導師庫,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創新創業平臺。同時,搭建畢業生就業信息平臺,打造數字化立體就業“云平臺”,向大學生及時提供就業信息。
        另外,學校還以各類科創競賽活動為平臺,設置創新學分,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提高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學校團委建立了青春創新創業論壇、科創組織及科技類社團、各類科創競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為一體的創新創業培養體系。2015年舉辦了數學建模競賽、“恒拓三龍杯”電子設計大賽、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結構設計大賽等多項科技創新賽事。僅2015年就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賽事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850余項。對在省級以上創新創業競賽中獲獎的團隊和個人,以及發表學術論文、申請專利的個人,學校都予以豐厚的獎勵,這些榮譽和獎項也成為推薦免試研究生的重要指標。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已為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輸送了近22萬名基礎扎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實踐與創新能力強的優秀人才。濟大學子畢業后有的考研繼續深造,有的進入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各大公司,有的自主創業等。優秀校友中有以院士、研究院院長等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有大學教授、中小學教師等教育工作者,有上市公司董事長等知名企業家。
        有濟南走讀計劃, 2016年共計劃招生600人,其中,文科計劃招生240人,理科計劃招生360人,分布在除藝術、體育類之外的幾乎所有專業。走讀計劃的批次取決于所在專業的批次,一批次和二批次都有。
        允許入校后自主選專業,學生有兩方面自主權:
        其一,按照學科(專業)大類招收的學生,在第二學期根據學生的專業意愿及第一學期的考試成績,在大類里自主選擇專業;
        其二,實行轉專業制度,以尊重學生志愿,發揮學生專長,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原則,除招生特定錄取形式或批次的學生外,學校允許學生提出轉專業申請,在第二學期開學后,經學生報名、轉出資格審核、接收學院考核等環節,通過者轉入申請專業學習。
        濟南大學每年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外語文化藝術節、信息科技文化藝術節、讀書節、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籃球賽等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中央歌劇院、山東省京劇院、法國布列塔尼民樂藝術家等先后走進校園,營造了健康、高雅、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目前擁有149個社團,成員總數達11000余人。濟南大學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濟南大學“兵媽媽”愛心社、濟南大學機械科技創新協會等成為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優秀社團,其中,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多次榮獲“全國優秀社團”和“山東省優秀社團”等榮譽稱號。
        學校以“不讓一名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為目標,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幫困助學工作,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學校通過“綠色通道”確保家庭經濟困難新生順利入學;在校期間,學校鼓勵學生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同時通過各類資助項目對困難學生進行資助,主要資助項目包括:國家勵志獎學金、省政府勵志獎學金、新疆西藏青海海北籍少數民族大學生省政府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校內勤工助學金、特殊困難補助金、特困畢業生求職補貼、輔導員家訪、新疆少數民族學生貧困補貼、西藏免補專業學生補助、各種社會類助學金等。我校目前設立的本科生社會類助學金項目有:“同心?光彩助學行動”資助金、天承助學金、學淑助學金、“心?港灣”慈善助學金、濟南市環保產業助學金等。
        學校設有濟南大學本科生獎學金,每學年評定一次,比例為在校本科學生的22%;在校表現特別優秀的本科學生可以申請國家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濟南大學“宋健獎學金”。另外,學校還設有社會類獎學金項目,例如嘉宏偉業獎學金、北新建材獎學金、“鋒涇集團”獎學金、泰山玻纖獎學金、易來泰獎學金、濟南四建獎學金、海匯優秀學業獎學金等。
        濟南大學在幾乎所有的學科都有碩士點,并擁有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權,學生碩士畢業后還可以通過普通招考、碩博連讀、“申請-審核”制三種方式攻讀濟南大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