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省屬高職院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36年的濟南惠魯商業學校。經過80年的積淀,學校以“立德樹人 興商潤民”為使命,以建設“創新型高水平商科院校”為目標愿景,秉承 “尚德蘊能,日精日新”的校訓,堅持“經營、創新、開放、共生”的發展理念,堅持為社會用人需求服務,為學生就業成才服務,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基,教學質量、辦學特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
    近日,新浪山東走進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就商職院創新創業教育與學院黨委書記馬廣水進行深入交流。
    新浪山東教育:我們了解到您在2011年提出了創建創業型大學的目標,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成效顯著。那么當時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思路?
    馬廣水:說起這個問題,真是說來話長,因為這是商職院建校八十來歷史發展的過程,因為商職院建校已經八十年了,特別是九九年高職以來,我們大體經歷了這樣幾個發展階段,一個首先是,第一階段,從99年到2006年,這叫做外延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主要就是建立新校區,擴大招生規模,增加專業,這一階段完成的主要任務就是建造新校區,就是現在占地4000畝現代化的校園。到了2004年,在校生規模達到了一萬人,那么這是在全國高職少有的,最早的。到了2006年,在校生規模達到了現在這個水平一萬六千人,標志著外延擴展這種發展的結束。
    第二階段,正好趕上我們國家創建,全國百所示范院校,在這之前我們本身就是十五期間的全國重點建設院校和示范院校,當時十五期間,教育部評選了16所獨立設置的全國示范院校建設院校,30所財政部、教育部重點支持的院校。那么這一次我們又借全國百所示范院校建設我們就怎么提升內涵,但是當時那個時候的內涵是“模仿式”的內涵發展,這種方式主要是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辦學做法來進行模仿發展,在模仿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在反思,我們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特別是到了2010年,我們示范性院校建設完成,并且被教育部評定為全國百所示范院校里面的優秀院校那么這就更標志著我們已經走在全國高職的前列了。走到前列以后,下一步怎么發展,因為有一個問題是:再模仿不行了。得走自己的路了,我們還結合針對于我們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我們總結,不能走普通本科的道路,我們走不通,也不能再做中等職業教育的老路,那個層次不夠,我們得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就得考慮,你有一個什么樣的辦學理念、什么樣的發展道路、什么樣的體制機制等等一系列問題。通過總結70年以來辦學的成功經驗和教訓,我們提出了創建創業型大學。
    當時,環境不像現在,現在一說創業型大學,大家都知道,因為現在的環境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那個時候很少人理解,好像認為高職院校怎么能建創業型大學呢?因為創業型大學大家總覺得應該是斯坦福那樣的研究性大學轉變來的。實際上創業型大學的本質是建立一種辦學開理念和辦學模式,一個發展道路,不管哪一個類型的,都會有自己的模式、道路的選擇問題。那么,我們就怎么創建創業型大學,從我們的實際出發,我們就提出了,首先從辦學發展理念上梳理,叫做“經營、創新、開放、共生”這樣一個發展理念。可能一提這個理念,當時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學校應該是管理,怎么是經營呢?好像經營就是賺錢,實際上,這個理解是偏頗的,就經營和管理來講,經營是上位次,管理是下位次,管理學校是在學校的發展道路、既定目標一切都定好的情況下把學校管好,而經營學校是指的對學校的發展一個頂層設計、運籌帷幄,然后整合社會資源來為我所用,以此發展學校。再就是發揚企業家精神辦學,就是從理念層次上,那么這一個實際上不用說,教育是公益事業,是一培養人才為中心,就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商人去經營也不是為了賺錢。像我們魯商的代表孟洛川,他說經營就是經道義、營民生、顧國謀利,都不把賺錢放在第一位,我們肯定也不是,因此這是一種辦學理念,是一種發展理念。因此我們就把它確定為我們創建創業型大學走的“經營、創新、開放、共生”的發展理念。剛才我介紹了經營,那么這個創新不用說,是現在的大環境,為什么說是開放呢?開放就是的大學的本質,你不開放、不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是死路一條。共生就是生態改變,是在共贏的基礎上,我們更注重我們合作促進各自的發展。前些年,所有的高職院校,都舉著校企合作的大旗,實質上大多合作都不深入,說得多,做得少,為什么?愿意即是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從企業得到的多,而給企業提供的少,不能形成對等的關系,不能形成促進對方發展的共贏或者說共生的狀態。因此,我們在理念上,就要做到共生,那么理念確定了,我們就得體制機制來建設。我們的體制機制建設就是建立于適應于外部環境變化,面向社會辦學的體制機制,就打破原來的學校和機關這種科層制,無權下放,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那么,通過這樣五年的建設,今年之所以成績這么突出,可能大家從各種報紙都看過了嗎,那么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我們這樣的成績可能在全國是最突出的之一。為什么說是“最突出的?”你看今年以來,我們取得了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創新創業50強”,這是首批,引起了211、985的學校的高度重視。我們這次是和北大、清華一塊進入的,全國高職一共六所,那么最近在全國創新周,教育部組織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我們在高職中更是獨樹一幟,這個大賽中央領導非常重視,各個學校參與度很高,據說有12萬師生參與了這個活動,多少高校呢?本科加高職2110多所,這個大賽是層層選拔過來的,首先是從上萬個隊伍當中,選出了600個項目,進入銅牌層次,在從中競爭中,選出了120項銀牌,然后經過再次競爭,選出了其中的30項金牌。到了銀牌的時候,全國高職高專這1000多所學校就剩下兩個項目了,到了金牌,就剩下我們這一個項目了。那么,高職院校進入全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有些專家表示,沒想到商職院取得了金牌,“前無古人”,并且專家還擔心是不是“后無來者”呢?因為比賽的要求,各方面技術含量都相當高的,我們還要爭取不能讓之成為“后無來者”。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從這三十個獲得的金牌的項目里面,讓專家投票投出四個單項,那么其中有一個單項就是“創業帶動就業”,專家給了我們,這是全國唯一,不僅是專科高職,也包括本科在內,我們得到這樣一個榮譽確實是非常榮幸的,那么之所以取得這樣一個成就,還是我前面說的那句話,進一步證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因為我們準備若干年了,這是一個集中的爆發而已。
    新浪山東教育:在創建創業型大學的過程中,您做了哪些工作?您有什么獨特的經驗和總結,與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馬廣水:這個也是說來話長,首先,得要研究,從我自2006年做了黨委書記,做了學校領導班子的班長,第一責任人的以后,我就在思考這些問題,在這之前我們沒敢提,我原來提出了經營學校,然后學習,華威精神,就是英國華威大學,為什么學習它呢?英國都是老牌的大學,華威是相對年輕的,并且是脫穎而出,進入世界名牌,我們要學習他這種理念,那么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我通過學習研究,認識到創業型大學的本質,是一種辦學思路、辦學模式,而不是說必須具備什么條件,而是具備了它一些基本的意識來注入培養。那么我就在2011年在戰略研討會上,我就提出了這個想法,那么久得不斷宣講,讓大家接受,同時為了創業型大學的建設,從第一年的總結到體制機制的構建,那么最終做這一些,包括我們舉辦的著一些競賽、一些環節最終就是落腳到學生身上,怎么來想方設法激發師生教書和學習的,可以說課堂的生命活力,最終還是要落腳到這一點,應該說,到目前為止,整個學校的氛圍,師生的共識應該說是很高了。
    新浪山東教育:在今年教育部開展的全國高校創新創業宣傳工作中,評出了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50強,咱們商職學院也是赫赫在列。而且在今年第二屆“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的成績斐然,更是開創了高職的先河。可否向我們介紹一下學院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馬廣水:這些方面,實際上這是一個,全面開花的,全面結果的豐收期,這個豐收期是前多少年的培育,這個培育包括體制機制,比如說今年的創新創業50強,這個專家來學校,學校來現場考察的時候,我們請了去年的幾個校友,他這方面的成績非常感人、非常突出。今年取得的這個金牌不是偶然的,是一個過程,結果。我們這次請來的董大鵬,實際上他在在校期間,14年的時候,他就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一等獎,這個一等獎高職也是唯一的,一等獎在中山大學頒的獎,總共三個一等獎,第一名是個博士,第二名是個碩士,第三名就是我們董大鵬這個高職生,并且他通過這個大賽獲得了30萬的創業基金,他用這30萬的創業基金,開了廠子,并且半年就取得了300萬的營業收入,那么現在這個廠產品供不應求,特別是,我們知道天津爆炸的那場事故,學生的市場意識也很強,他抓住了這一點,大家知道那次事故死傷的大多是消防人員,消防人員往火中沖是非常危險的,那么他就瞄準了消防機械人底盤,他現在這個消防人底盤供不應求,占全國市場的50%以上,這是去年畢業的學生,類似這樣的學生,你比方我們房地產營銷這樣一個學生,這一輪房價漲的很多,之前房子不好賣,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他就用互聯網這種手段給各個房地產商賣房子,畢業的前半年就賣了一個億。我們學習管理的一個學生,回家以后把村里200多人集合起來種丹參,一年就一千多萬的營業收入,就類似這樣的非常非常多,已經形成一個群體了,只有形成一個群體,只有厚度做厚了,他才拔尖才能出來。如果是個別的情況,他這不會達到這個高度的。
    新浪山東教育:現在學生及家長最關心的是學生可從創業型大學中獲得哪些收益?你可以具體介紹一下,在創新創業領域進行實踐學習的學生的能力與其他學生相比走向社會創業或者就業有哪些優勢?
    馬廣水: 我們創建創業型大學,創建這種體制機制,最終的落腳點就是落腳到“以學生為中心”,落腳到開啟學生這種創新創業、創業思維、積極上進的熱情。但不是所有學生都有創業開公司的能力,這不是大眾,這是小眾,但是這種創新創業意識必須培養,還要同時要學生的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大家也都知道因為到我們學校來的學生都是山東省的學生分數都很高,都是超過本科資格線的,有些學生是想創新創業,但是有些學生他的上學夢還沒有破滅,這種需求也很強烈,對于這部分學生想上好大學繼續升學,我們也滿足他們的需求。畢業的高職院校肯定有一個部門叫“考研辦公室”,對于那些繼續想上學的就滿足她的需求,組織起來給他們輔導,做下這幾年來效果非常好,今年考上32個,專科畢業直接考上研究生,考上32個,包括211、985的大學。這個對學生的一聲是相當相當大的,那么還有其他的就是引導學生多樣化發展,我們也通過這種機制學生的積極性,發現自己的長處,來滿足他的個性化發展的需求,那么這就要求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一把尺子”可能只能衡量出一個學生,那么“多把尺子”就會量出若干個優秀生來。
    新浪山東教育:目前,學校創業型大學的模型已確立,學校也圍繞學生創業平臺做了大量工作。現在學生及家長最關心的是學生可從創業型大學中獲得哪些收益?
    馬廣水:學生通過創業解決知行合一的問題,了解創業的艱辛。通過讓學生服務學習,自己打掃衛生,再和思政課結合,取得的效果非常好。有些學生以前什么都不會做,通過服務學習養成一種服務意識,在單位特別受歡迎。通過創業實踐,不管成功與否,他都會理解創業的艱辛和父母的不易,學生就會養成不亂花錢,珍惜每一份工作的好習慣。創業成功的例子如卓夢云在阿里巴巴創業孵化基地,上學期間就給家里寄了十萬塊錢,一畢業就擔任這個企業國際貿易部的部長,去年畢業,現在年薪幾十萬,當然這是個個例。創業不成功的學生就會總結經驗教訓,會降低工作的期望值,安排工作就會非常珍惜。
    新浪山東教育:據了解,現在學生在學校內外可以做幾十種的創業模擬練習,為他們走進社會搭建起廣闊的平臺,請問馬書記,未來幾年商職院還將開展哪些創業型實踐?
    馬廣水:剛才你說的這個模擬訓練,僅僅是一個開端,僅有模擬是不夠的,在模擬在仿真也不是真。比如說,我們建有炒股模擬系統,大熒屏等等,你模擬起來掙錢,真炒股起來就不掙錢了,這個道理是什么呢?你學習游泳,你把全部的技巧規則用的很熟,倒背如流,但是一下水就淹死了,什么原因呢?因為他內心真正產生的體驗不一樣,你說你給他假的錢,給他一千萬,賠了就賠了,無所謂,要真陪上,你不用說一千萬,一萬這個感受就不一樣。因此我們創新創新創業教育和模擬實踐只是第一步。模擬實踐好了之后要學習經商和創業,使之一體化。因為高職類的學生的特點,邏輯思維能力是比較差的,但是它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是比較強的,他是喜歡動手。因此職業教育的理念是“學中做 做中學”,模擬也是做的“學中做 做中學”,但是做的是假的,你得讓他做真的,因此這幾年我們就開發了一個“三億犧牲網”,建這個平臺是干什么呢?學生大多是行商的,“學商、經商、創業”一體化,你不能只在黑板上講做買賣,你教了之后就要實踐,實踐什么呢?經商經什么呢?我們就讓學生經最熟悉的校園市場,因為學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最了解在校大學生需求什么,那里有商機,同時和他的創業結合在一塊,那么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我們提倡的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型拔尖人才。
    同時,在這方面我們還特別強調要德才兼備,為什么要特別強調這一點,這是因為我們培養學生他以后從業的基本要求,因為我們商科類學校的學生,他打交道的學生對象是兩點,一個是和人打交道,第二個和錢打交道。這個方面多說幾句,為什么在這方面要求高呢?比如說教師也是和人打交道,其他人和人打交道,這種師生關系,與錢沒關系,不容易形成誤解。那么,經商和人、錢打交道就是一個高素質,得會和人打交道,得有高素養,第二呢,他這里面一定得講誠信,不是說社會上一些負面的東西,假冒偽劣,坑誆拐騙,是不行的。只有德才兼備了,才能真正的培養出有發展前途的學生。因此,我們這次寫入章程的,我們整個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得才兼備、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拔尖人才。為什么又加了一個“拔尖”呢?因為我們學校這個位置是一個“領頭羊”的作用,我們培養的學生就要比其他學生品德上更優秀,技能上更突出,發展上就更好,脫穎而出,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