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現代學院創建于1993年,2003年在山東民進中西醫進修學院和山東現代計算機專修學院的基礎上,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成立了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資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山東現代職業學院。經過22年的發展2015年4月28日,經教育部批準(教發函【2015】58號)在山東現代職業學院的基礎上成立本科層次的山東現代學院。
學院坐落在山東省會泉城濟南,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現有在校生萬余人。學院占地面積1266畝,校舍建筑總面積39.43萬平方米,多媒體教室216個,實現所有教室多媒體化,館藏圖書125.2萬冊,建有完善的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學院有7個二級院系,每院系都建有實訓基地,包括電子信息、計算機、汽車技術、建筑工程、經濟管理、醫護、旅游管理等7個實驗實訓中心和1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校外與多家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了325處實習實訓基地。
山東現代學院創建于1993年,2003年在山東民進中西醫進修學院和山東現代計算機專修學院的基礎上,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成立了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資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山東現代職業學院。經過22年的發展2015年4月28日,經教育部批準(教發函【2015】58號)在山東現代職業學院的基礎上成立本科層次的山東現代學院。
學院坐落在山東省會泉城濟南,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現有在校生萬余人。學院占地面積1266畝,校舍建筑總面積39.43萬平方米,多媒體教室216個,實現所有教室多媒體化,館藏圖書125.2萬冊,建有完善的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學院有7個二級院系,每院系都建有實訓基地,包括電子信息、計算機、汽車技術、建筑工程、經濟管理、醫護、旅游管理等7個實驗實訓中心和1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校外與多家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了325處實習實訓基地。
建院22年來,山東現代學院秉持“天道酬勤”的校訓和“立德樹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標,堅持專家治校、名師執教,開展雙證教學,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構建職業核心能力課程體系,堅持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廣泛開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國際合作,多元合作、開放辦學,大大提升畢業生職業核心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開拓了畢業生就業新渠道,為社會培養了數萬名高素質專業人才。
學院升格為本科高校之后,我院將以此為新的起點,向著更高的辦學目標邁進,學院將繼續與時俱進,繼往開來,改革創新,辦出特色,加強內涵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創建品牌應用型本科院校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山東現代學院設有電子信息學院、汽車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護理學院、醫學院和人文學院等7個二級學院,開設5個本科專業,31個高職專業,涵蓋工學、管理學、醫學和人文學科等四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學和管理學為主體,相關專業為支撐,整體優化的建工、汽修、經管、醫藥衛生、電子信息等五大優勢專業群。首批升格為本科的五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市場營銷、護理學專業這些專業均屬于山東省乃至全國緊缺熱門專業。
學院高度重視內涵建設和專業建設。截至5月底,學院已建設4個省級特色專業,8門省級精品課程(含2個省級聯合課程),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項目,1個省級品牌專業群。近五年主持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山東省高等學校科研計劃項目、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十二五”科研規劃課題等14項。我院教師在全國各類刊物發表論文458篇,編寫教材等36部,獲各級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獎勵159項。學院以我國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為導向,以應用性課題作為課題研究的重點,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共完成咨詢報告9項,師生獲得國家專利34項。受到國家教育部專家組以及各級教育部門和企業的高度評價。
學院始終把德育放在育人的首位,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確定了“關愛學生,精心育人,啟迪智慧,滋養心田,成就現代學子幸福人生”的現代育人理念。積極營造“時時有關愛、處處有溫馨”的育人氛圍,師生心連心,共同成長,成就出彩人生。學院注重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誠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開設國學課,要求師生共同學習并踐行傳統文化,陶冶情操,提升個人修養,讓學生不僅學習專業技能,更學會做人、做事。
學院團委指導學生組建了藝術團、攝影協會、愛心協會、文學社等36個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年定期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現代名師講壇、與企業家對話沙龍、職業技能大賽、英語風采大賽、國學經典誦讀大賽、宿舍文化節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倡導學生立志創新、創業,引導學生人人爭做“創客”,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
學院開展了“愛心公益工程”,倡導學生參與愛心公益活動,以自身行動倡導師生積極開展愛心公益活動。先后有3000余名學生投身到愛心行動中,在全運會志愿者活動、為敬老院服務、為災區捐款、“服務進社區”、“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等各種公益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全院師生共同創建溫馨和諧的現代家園。在這樣一個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環境氛圍中,每個學生都實現了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
學院始終堅持以面向市場、面向就業、面向企業為辦學方向,形成并完善了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大中型企業共同成立了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真正形成了產教融合、人才共育的人才培養機制。
學院先后與聯想集團、海爾集團、浪潮集團、潤華集團、山東天齊置業集團、山東佳怡物流有限公司、濟南吉利汽車公司等單位合作,建立了325處實訓實習基地,開設“聯想班”、“海爾班”、“浪潮班”、“潤華班”、“凈雅班”、“佳怡物流班”等20多個校企合作訂單班。2012年,我院與浪潮集團共同建立了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浪潮集團投入板卡裝配生產線等設備,價值達1492萬元,產品遠銷海內外;2013年與聯想集團共建的聯想IT學院,是聯想集團首次在山東省職業高校中設立“IT維修與服務工程師專班”。
因校企合作工作特色凸顯、成效顯著,2014年7月4日,我院出席“全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校企合作經驗交流會”,并作為校企合作優秀院校代表作了《深化職教改革,校企融合共建實訓基地》的典型發言,學院校企合作的成功經驗也獲得了與會省委省政府領導、兄弟院校和知名企業的高度評價。
學院設有就業指導中心,新生一入校就與學生簽訂《培養合同書》,只要學業成績合格,獲得雙證書,學院100%推薦就業。學院和各院系定期組織畢業生雙選會,并建立了終身教育服務體系;實行雙證教學,要求每名學生在畢業時至少掌握一項技能,至少獲取一種核心職業資格證書。近年來,學生雙證獲取率均保持在95%以上,為畢業生的實習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實踐教學過程,確保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三對接”,使每個學生都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優秀的職業道德,深受社會、企業和行業的歡迎。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7.2%以上,2014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遠遠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目前我院畢業生有一千余人在聯想、浪潮、海爾等大型校企合作單位就業,成長為這些單位的技術骨干和業務能手,有的成長為中層領導,社會綜合評價滿意率達99%以上。
學院一致致力于實現職業教育的國際化,不斷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9個國家和地區的18所高校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國際化開放辦學水平。2011年以來,與臺灣建國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嘉南藥理大學等7所臺灣院校開展合作交流,已經選派了五批專業教師和學生赴臺開展為期半年的研修學習,收到了良好的交流與提升效果。
學院與美國蒙哥馬利奧本大學、加拿大衛森護理學院、英國諾森比亞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韓國中部大學、韓國映像大學、韓國培材大學、泰國博仁大學、加拿大塔斯馬尼亞大學、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新西蘭惠靈頓理工學院等高校簽署了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教師進修、學分互認等教育合作協議,為開發與國際先進標準對接的專業標準和課程體系、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院董事會心懷教育事業,關愛廣大學子,多年來持續開展“現代陽光助學工程”,深化“獎、勤、補、助、貸、減”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的困難學生助學體系,將愛心資助和育人工作相結合,合力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設置專門機構 開通“綠色通道”
現代學院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成立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開設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專門負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和管理、獎助學金評審發放和管理、國家助學貸款管理、資助代償、勤工助學及學費減免、綠色通道工作。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嚴格按照下達的名額、指標推薦,做到院校兩級公示。
為確保新生能夠順利入學,現代學院建立和完善入學“綠色通道”制度,對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的新生,一律先辦理入學手續,核實后再采取相應資助措施。
擁護國家政策 加大資助力度
根據國家文件精神,現代學院學生同樣享受國家獎助學金政策,共分為四類: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省政府獎學金,獎學金的評定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日常表現,對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等級給予一定獎勵,獎勵標準為每生2000元—8000元不等。
抓好助學貸款工作 設立勤工助學崗位
自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開辦以來,現代學院多次組織召開相關會議,傳達上級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文件精神,嚴格把關,熱情為學生服務,做好貸前及貸后管理工作。凡現代學院正式在冊學生,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學習成績合格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均可申辦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有貸款需求的新生入校前,可持錄取通知書在當地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機構申請辦理。
為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增強學生自立意識,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服務于社會、提高自身素質,現代學院設立了勤工助學基金,開辟了圖書館、廣播站、食堂、超市、浴室、實訓室、多媒體教室等400多個校內實踐崗位,給在校學生提供了勤工儉學的機會,使他們在鍛煉自己的同時取得合理的經濟報酬,保障并改善了這些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
吸納社會資助 感恩回饋社會
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除得到國家和學校的資助以外,還得到社會各方面的資助。現在有許多校企合作單位在現代學院設立了獎學金或助學金,并以各種方式資助我校特困學生,用實際行動弘揚興教助學精神,支持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鼓勵學生勵志成才。2012年,沙鷗國際一次性給予我院家庭經濟苦難學生3萬元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