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導師坑過的研究生和被體制坑過的大學教師
澎湃新聞日前報道了年底學生凌晨四點排長隊幫導師報賬的“熱潮”,隨即在高校和社會上引起熱議。討論的中心從高校經費報銷制度的不合理上升到導師和學生的緊張關系乃至學術評價體制的弊端。
其中,破土網發文梳理了目前國內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緊張關系,引起了很多學生的共鳴和社會輿論的關注;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去年發表在《清華大學學報》上的“中國學術為何做得這么爛”一文再次在網絡上廣為傳播。
那些年被導師坑過的研究生,你們還好嗎?
破土網的這篇文章指出,研究生稱呼導師為“老板”是國內近年來流行的現象,背后是被迫以非常不合理的低價甚至免費給“老板們”打工,工作時間之長往往超過上班族。同時,又因這種老板-員工關系的實質又掩藏于師徒關系之下,學生不像公司里的員工那樣擁有靈活選擇老板的權利。另外,除了幫導師處理報銷、組織會議等雜事以外,給導師做項目也往往因為存在大量重復勞動對學生自身鮮有進益。
作者指出,導師之所以能夠隨意指派學生,主要原因是在“導師負責制”的情況下,在金錢和學術上的權利和地位都遠遠超過學生,導師對學生畢業掌握 著“生殺大權”,而學生沒有任何監督導師的權力。文中還援引一名受訪學生的說法,“導師是否滿意,這是衡量一個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卻并不應該成為唯 一。”
文章最后總結稱,要破除師生之間的依附關系必須要打破學術權威,賦予學生監督導師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