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路徑,山東財經大學全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用實踐和行動回答了一系列現實問題。

  “雙創”進課堂 引入創新創業案例教學

  山東財經大學著眼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

  開設通識性課程,將“就業指導課”“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和“創業基礎”整合為《大學生成長與發展教程》。強化基礎性課程,增設“商業模式導論”“創業學”“創業計劃書設計”等8門創新創業基礎課程。

  豐富核心課程內容,增加商業模式設計、創業投資等創新創業元素,引入創新創業案例教學。增設專業選修課程,增加“商業模式前沿”“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等選修課程,為有創新創業意向的學生,提供專業性培訓。2017年底引進了6門“智慧樹”創新創業類通識選修課慕課課程,作為學校自有“創新創業類”通識選修課程資源的重要補充。

  “雙創”到社會 增強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針對財經類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適應性不強、理論教學和實踐育人契合度不高、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性不夠等問題,自2015年以來,學校與山東省政府研究室合作,實施了“社會實踐三千計劃”(即進“千村、千企業、千社區”),不斷增強實踐育人效果。

  按照“12345”的設計理念,學校制訂了“三千計劃”實施方案。“1”即以“實踐育人”為宗旨,服務于學生成長成才;“2”即推進學校、學生兩個層面雙向驅動,協力推動育人體系有效運轉;“3”即激發學生參與熱情、鼓勵教師精心指導、實現教學相長三重作用;“4”即設計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調研、公益志愿服務+調研、紅色教育+調研、人文歷史地理考察四大模塊;“5”即對組織、制度、機制、技術和文化5項要素有效整合,確保實踐育人有序開展。

  通過參與“三千計劃”,學生走遍城鄉社區,撰寫實踐報告3000多篇,多個團隊和調研成果獲團中央、團省委表彰,學校連續三年被團中央授予全國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多篇調研成果得到省領導批示,被省直部門采用36項。

  “雙創”校內練 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訓練

  2014年9月, 山東財經大學和濟南市歷下區政府聯手創辦了“濟南市歷下區山東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業園”。這是山東省首家地方政府和高校合作成立,共同運營,以高校管理為主的公益性大學生創業園。雙方聯合成立了創業園管理委員會,采取管委會指導,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社會化管理運營模式。

  創業園由創業苗圃、孵化苑、創展苑、綜合服務中心組成,分別承擔著創業教育培訓、創業孵化、創業服務、創業拓展四大功能。各功能區密切聯系,形成了一個設施完善、功能齊備的大型創業孵化器。

  山東財經大學還注重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積極推進學生的創新創業訓練和實踐。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山財大學生參加“創青春”“三創賽”等各級各類競賽,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000余項。

  “雙創”在路上 選聘創新創業優秀教師

  11月22日,山東財經大學聘任了第一批30名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包括8名校內教師和22名校外人士,其中包括1985級校友、洪泰基金創始人、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副理事長盛希泰等人。這是學校進一步深化雙創教育管理體系、政策支持體系和指導幫扶體系,為“雙創”提供深度支持保障的新舉措。

  山東財經大學著力建設一支業務精、素質高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導師隊伍。在遴選符合條件的專業教師作為校內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導師的基礎上,聘請知名學者、創業成功者、優秀校友企業家為校外導師,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

  建立導師委員會,分類管理,定期考核,動態調整。特別是鼓勵支持教師參與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就業活動,折算工作量,加強考核評價,強化導向。鼓勵教師優先在自己組建、合作組建、引入提供的創新創業項目中吸納在校生以不同的方式參與,言傳身教。

  高校作為青年創新創業的重要源頭和基地,如何幫助青年創業者邁出創新第一步?學校黨委書記王邵軍說:“我們將堅持不懈地以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導向,構建開放式育人環境,豐富教育載體,最大限度釋放青年學生的思想力量、實踐力量和創新力量,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探索,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