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的下午,對于歷城二中高三的學生來講是人生中非常值得紀念的時刻,中科院武向平院士去到濟南市歷城二中講學。武院士一走上講臺,全場掌聲雷動,同學們用這種方式表達了對武院士的歡迎和尊敬。

拋磚引玉
武院士的報告主題為《誰將主宰宇宙的命運》。報告開始,武院士以擬人化的手法拋出問題:宇宙的“姓名”“年齡”“身高”“體重”等等,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跟隨他的闡述,同學們對宇宙的概貌有了認識。武院士治學嚴謹,知識淵博,專業術語形象化、表達措辭親民化、案例解析生動化,既抓住了同學們的好奇心,又讓同學們對于相對專業性較強的報告內容產生興趣。

精神啟迪
報告中,武院士對于 “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脹”等宇宙歷史現象做了解讀。講座中運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天文知識與人類實際生活常識相結合,生動講述了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武向平院士的言語精煉蘊含哲理,帶著深刻地啟發意義:他說我們根本不必擔心宇宙未來的命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目前更需要關心和思考的是,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溫室效應、能源危機、糧食安全等問題,人類能夠做些什么。人類總希望能主宰我們的地球,甚至整個宇宙,但我們又只能研究它的歷史和過去。他帶領著同學們遨游在宇宙中,每一個內容都引發大家的思考,而他對于科學探索的精神更是感染了在座的同學。

腦洞大開
報告會后,副校長李礦水做了總結,他說:“人類知識的殿堂有三座高峰——科學、藝術和人文。武院士的報告如一縷春風吹綠了每一座山峰,也吹綠了每一個人的心田。希望你們悉心呵護每一株成長的幼苗,讓它們茁壯成長;也希望咱們的同學今后致力于宇宙研究和探索,做最好的自己,成為宇宙中最亮的星。”
師生們也獲益匪淺,武向平院士的講座讓他們對于宇宙、對于人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拓寬了視野,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 (文/張蕊 圖/許廣平)

武向平簡介:
武向平,男,1961年生,陜西省黃龍縣人,天體物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學術經歷和任職
1982年 獲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專業學士學位;
1985年 獲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電磁場理論和微波技術專業碩士學位;
1989年 獲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天體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1989-1990年 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0-1994年 法國巴黎天文臺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1996年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訪問學者;
1998-2000年間先后三次在臺灣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和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做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
2001-2002年 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系主任;
1999- 現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2012年起兼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
研究方向和獎勵
主要從事宇宙學的研究,研究課題包括引力透鏡效應、星系團物理及其宇宙學應用、宇宙大尺度結構、暗物質等,領導了在新疆天山進行的“宇宙第一縷曙光探測”科學實驗項目。在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研究宇宙各尺度暗物質分布和演化以及星系團的動力學特性及其宇宙學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在國際刊物發表了100多篇論文和一部評述性論著。曾獲得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獎等,并獲得國家基金委優秀中青年專項基金和國家杰出青年基金,所領導的研究項目“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研究宇宙中的物質分布”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入選“可能影響21世紀中國的100個年輕人”,被科技部評為野外科技工作者先進個人,2011年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目前,主要精力投入“宇宙第一縷曙光探測”項目的理論研究和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