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是山東大學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的開學第一天,山大學子在鋪滿整個校園的明媚暖陽中,迎來了新的起點。就在幾天前,學校確認即將在章丘新建濟南主校區的消息正式公布,引發了社會的關注。開學首日,新浪山東走進山東大學校園,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趵突泉校區、千佛山校區內隨機與部分師生、校友進行了交流。
觀點:山大發展的新機遇
在山東大學將在章丘建設濟南主校區的消息獲得校方確認后,一位畢業十余年的山大校友分析,籌劃遷建主校區理應被視作山大這一百年老校發展的新機遇。目前,山東大學在校區分布方面已經打造出“一校三地八校園”的情態,在濟南市區形成中心校區、洪家樓校區、趵突泉校區、千佛山校區、興隆山校區、軟件園校區(從濟南市高新區租用)6個校園共存的局面,并在青島、威海兩地建設了校區。不少受訪校友及在校學生認為,山東大學現在現有學科分布較為分散,僅在濟南就有6個校區,這對于學科齊備的綜合性大學來說,不僅增加了學校管理成本,對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也存在不利因素,跨校區選課、上課的情況時有發生。
就讀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小劉在即將踏上前往中心校區的班車前與新浪山東進行了簡短交流,他表示,自己就曾經遇到過一些課程需要到其他校區上課的情況,“我們學院在千佛山校區,有的課要到中心校區去上,有時課程結束的時間很晚,雖然學校很貼心的安排了通勤車,但無論是對于師生的時間成本還是學校的運營成本,這都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盡管從目前的時間規劃來看,小劉無法享受到濟南主校區整合后的便利,但小劉依舊表示非常期待濟南主校區的落成:“學校能夠有預見性的規劃建立新的主校區,對學校以后的發展很有好處,我和其他同學在討論的時候也都覺得很有必要這么做。我可能是趕不上在新的主校區讀書了,但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去章丘看看,就算畢業了,那也是我們以后的新家。”
一位在山東大學任教二十余年的教授表示,新的主校區建設對于學校的科研發展、學生的生活質量提升都將大有裨益。“現階段,學校的硬件設施窘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才引進和科研發展。新的主校區一旦落成,對于促進學科融合、推動學科間交流進而激發科研創新,都十分有利,也更易于形成更具優勢和特色的學科集群。”此外,這位教授還表示,現在國內各大高校都在按照國務院部署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山東大學理應不甘人后、敢居人前,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校方聲音:主校區將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
對于主校區的選址,山東大學在《關于山東大學濟南主校區建設事宜再致廣大校友的一封信》提到,濟南章丘區繡源河西側地塊是主校區建設較為理想的選擇,濟南市政府同意以無償劃撥方式一次性提供6000畝主校區校園建設用地。據了解,這一地塊風景優美,地勢平坦,形狀規整,土地面積符合山東大學長遠發展需求,利于規劃建設,且具有良好的水文、地質、大氣條件,伴隨著濟南城市重心的快速東移,交通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發展潛力巨大。
關于校友較為關心的主校區定位,山東大學回應稱“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整合集成濟南各校區的學科,建設覆蓋文理工醫等學科門類的綜合性高水平大學主校區;瞄準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需求,將主校區建設成為高端學術和應用技術研究基地,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培養基地,高新技術成果的孵化基地,高水準的國際學術交流基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中心。”
2月19日下午2點,山東大學在中心校區召開了“山東大學濟南主校區籌建情況通報會”。會上,山東大學常務副校長王琪瓏與濟南市章丘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寶燕通報了山東大學濟南主校區建設進度安排、資金來源等情況。據悉,山東大學濟南主校區預計2018年3月開工,大致用3年半時間,計劃在2021年夏天完工。
相關閱讀:順應城市“東拓”步伐 山大主校落戶章丘帶來共贏
隨著章丘撤市劃區、山東大學濟南主校區落戶章丘等一系列利好消息影響,濟南東部樓盤,尤其是山東大學擬選址的錦繡河周邊樓盤價格也一路上揚。2月20日,章丘區第一批26宗國有土地迎來交易,位于山大未來新校區以北、繡源河西側的3宗捆綁居住地引來多家房企競拍,最終激戰5個多小時,經過314輪才分出勝負,以約13.68億元的價格成交;該片區內另外一宗居住地激戰217輪以3.94億元成交。這4宗地無論是樓面價還是溢價率,都超過去年的“12·30”土拍,堪稱是章丘史上最激烈的土拍大戰。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山東大學的主校區建設提上日程,將能夠為章丘帶來大量醫療、教育等方面的資源,加之濟南“東拓”這一城市戰略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逐漸落實,大量因山大主校區“東遷”和產業集群帶來的人力、資金、資源等,都將為山東大學、章丘區、濟南市創造多方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