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要是說和山師的淵源是很深的,很多事情都很難忘的,終生難忘。退休之后有時候不斷的回憶,老人喜歡回憶,就回憶起這些老事來。
新浪山東:您以治學嚴謹著稱,許多曾受教于您的學生都認為,自己最為受益的就是您的治學態度。您在治學時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李自修: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治學原則談了好長時間了,從古到到現在都有。我自己覺得,我還沒有太大的資格來談治學原則,因為我做的不好。這不是謙虛,確實是這樣,和一些大師比起來,那沒法比。我想談的就是,在治學上首先要有一種正確的態度,還要有一種正確的精神。態度是什么呢?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墩撜Z》不是上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就是在學問上來不得半點的虛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剛才我也說和77屆 78屆的學生溝通,我不知道的話我可以說不知道,并不損害你教師崇高的地位。得要有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再一個就是要有勤學苦練的精神,要敢于吃苦。學習雖然不是上戰場打仗,但有時候也很辛苦,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是絞盡腦汁,得要有勤學苦練的精神。韓愈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翱唷、“勤”都有了。韓愈還說,“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就是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我覺得有這樣的一個態度,有這樣一個精神。下面具體的做,就是要刻苦、要勤奮。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子吃。如果覺得自己接受能力差、消化能力差,可以笨鳥先飛、笨鳥多飛,一次一次的飛,像上艦的艦載機一樣,它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可以多次飛。要不厭其煩的去做。另外就是,要不惜時間、不惜精力來掌握一門知識。掌握知識的具體途徑,就是在學校里接受老師的教育,畢業以后就是多讀書。要多讀書、善讀書。最近我在博客上看到一個濟南的小女孩,寫書法寫得很好。她有一期博客上說,我讀書,不讓書讀我。很有見解我覺得。你要多讀書還會善讀書、活讀書,根據自己的專業、根據自己的將來的工作,在校的學生要選擇性的讀書,在讀書的過程當中,也可以像外語教學一樣,有精讀、有泛讀。精讀就可以讀一遍、兩遍、甚至更多遍。泛讀就是知道大概意思就行了,我做學問寫文章或者做翻譯的時候,我用的著我再仔細讀。所以可以分成精讀、泛讀。我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夠。但是我有個體會,如果你勤奮了,如果你吃苦了,你就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好的具體路徑就是要注意細節。比如說我給研究生開翻譯理論課,包括研究生班,開了大概十幾年,但是我的講義每年都不一樣。我是1996年開始用微機的,2000年上網,上網之后就方便了用微機。上網以前,小改的話我就修修補補貼上去,有一部分我就貼上去,有的把它撕下來再加上別的頁。但每上一次都有所不同才行,不然的話,每一次都是重復從前的、重復自己,自己也覺得無聊。我覺得一個是重復自己沒意思。再一個就是從對教學負責的角度來看,也應該有所改變。學生不一樣,學生的知識結構也不一樣,你就得不斷的變。1996年以后,幾乎我每年的講義,我重打一遍,因為我相信,像主席說的那樣,世界上的事情最怕就怕認真,你只要認真起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