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濟南2月8日訊 8日上午,針對近日網上熱傳的山東大學搬遷至章丘的傳聞,正在參加山東省人代會的省人大代表、章丘區委書記劉天東表示,他對有關傳聞沒有更多信息提供,但有兩句話要說。第一句是“章丘的條件,撐得起任何大學或科教機構!”第二句話是“不管誰來,章丘都是滿滿的情意。”
章丘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足以撐起任何大學入駐
劉天東說,章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龍山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是聞名全國的“千年古縣”。章丘的城子崖遺址,積淀了從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到東周文化約4600年的城市文明元素;境內的東平陵遺址、濟南國故都、洛莊漢王陵、危山兵馬俑以及兩漢遺跡,使章丘四次榮登中國十大考古發現榜。曹操曾任濟南相,當時的濟南建制便在章丘的平陵,故有“先有平陵城,后有濟南府”之說。
久遠的文明和璀璨的文化孕育了漢代改制的王莽、唐代名相房玄齡、一代詞宗李清照、明代戲劇家李開先、近代商業資本家孟洛川等歷史名人。章丘注重歷史文化的挖掘和保護,春秋時期的齊長城比“萬里長城”還要早300年,明清古村朱家峪被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第一標本”。
現在的章丘區位于濟南市東部,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另外,章丘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省級8項,是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黑陶之鄉。
另外,章丘山水靈秀、群泉競涌、生態優美,是一座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素有“小泉城”的美譽。
近年來,章丘秉持生態至上的理念,打造了多層次、全區域、立體式的綠色生態環境,境內有橫貫數十里的天然氧吧---由胡山、錦屏山、七星臺組成的章丘國家森林公園,有百鳥樂園---白云湖國家級濕地公園,有30里風貌帶---繡源河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城區建有被稱為“城市綠肺”的龍盤山森林公園、林蔭公園、繡江河公園、桃花山公園,城市公園和綠地達到124處,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7.56平米,城區林木覆蓋率高達47%。
章丘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煤礦全部關停退出,每年大氣優良天數均在320天以上。章丘南部的七星臺景區,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最美星空。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章丘最耀眼的名片和最核心的資源之一。
章丘的產業發達,經濟強勁。2016年實現生產總值924.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76.2億元,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此外,以經十東路為主軸,章丘在黃金地段引進了13所高校,既有山東財經大學、齊魯師范學院等重點高等院校,也有旅游學院、技師學院等優秀職業院校,在校學生10余萬人。這些因素相加,足以撐起任何大學和科教機構入駐集聚。
儲備了2萬畝教育科創用地 要建區內現代有軌電車
劉天東說,近年來,章丘為全面對接融入省會濟南,提出了“一河兩城”的發展框架,而圣井片區是章丘重點開發建設的新城,是對接濟南主城的橋頭堡。沿經十東路進入章丘便是圣井新城,與濟南政務區相距25分鐘車程。
東臨繡源河生態風貌帶,南依桅山自然風景區,北臨龍山文化博物館和城子崖遺址,是章丘招商選資、發展高端服務產業的資源聚集區。
目前,該區域已經規劃儲備了2萬畝的高等教育基地和科技創新園,大規模征地拆遷工作順利推進。明水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其中60%位于該片區。
此外,章丘區委、區政府決定,把全區國土建設用地指標、金融人才政策優先在新城區予以保障,預留的建設開發空間容量大、基礎好、環境美,是難得的宜業宜居、生態綠色的風水寶地。
圣井新城的繡源河高教科創片區,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處于經十東路、世紀大道兩條東西主動脈上,距濟南CBD30分鐘車程,濟南國際機場30分鐘車程。濟南大東環及旅游路東延工程今年啟動,連接主城區、飛機場、新東站將更加快捷。北距濟青高鐵章丘北站4千米,南距濟萊城鐵章丘南站2千米,距膠濟鐵路章丘站、客運總站2千米。濟南至章丘規劃中的M3、R2兩條地鐵延長線經過該片區。
在與濟南全面對接的同時,章丘內部交通體系在原有“三縱六橫”的基礎上,規劃中的現代有軌電車將把高鐵、城鐵、地鐵及火車、汽車站點高效連接,與濟南及山東半島,乃至全國各地的通行更加暢通。屆時章丘新城區交通體系將更加完善,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生活環境。
新城東部緊鄰繡源河30里生態風貌帶,建有萬畝綠化林、山東最大的人造瀑布、國內最大的水幕電影及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周邊建成400公頃綠化景觀,森林覆蓋率42%、綠地覆蓋率91%,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沿河岸設立10公里健身步道、景區慢行系統,投放公共自行車300余輛,成為市民健身游憩、游客觀光旅游的首選之地。可以說,圣井新城區匯聚了區位交通、空間規模、生態景觀、歷史人文四大優勢,是章丘未來大開發大發展的聚寶之地。“總之,不管誰來章丘,我們都張開雙臂歡迎。”劉天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