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率先在全市實施集團化辦學以來,市中區探索出“優校+新校”“優校+弱校”“優校+城郊校”等辦學模式,打造出一大批新的優質教育資源,市中教育不斷向高位均衡發展邁進。

該區投入1000萬元,繼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擴大集團覆蓋面,各集團著力打破校際間“人才圍欄”,變“學校人”為“集團人”,強化“城區—城郊”集團鏈輻射作用,全年交流教師507名,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城鄉之間的精準交流,真正實現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自2013年率先在全市實施集團化辦學以來,市中區探索出“優校+新校”“優校+弱校”“優校+城郊校”等辦學模式,打造出一大批新的優質教育資源,市中教育不斷向高位均衡發展邁進。
該區投入1000萬元,繼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擴大集團覆蓋面,各集團著力打破校際間“人才圍欄”,變“學校人”為“集團人”,強化“城區—城郊”集團鏈輻射作用,全年交流教師507名,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城鄉之間的精準交流,真正實現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