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之蜜糖,吾之砒霜”這句話放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小男生G(為了保護未成年人隱去了他的姓名)身上再合適不過。WiFi,這個被戲稱為二次元空間新人類的基本需求,卻讓今年上六年級的小男生G十分困擾。自從2年前他所在的費伊學校(Fay School)在全校覆蓋了WiFi信號開始,小男生G只要一去上學整個人都不好了。

“自打學校有了WiFi,我們家兒子一去學校就會惡心嘔吐皮膚瘙癢,但只要周末或者假期回到家里這些癥狀就會逐漸消失!”小男生G的父母宣稱,“去年開始,癥狀愈發嚴重了,他開始出現流鼻血、眩暈和心悸……我們兒子就是對WiFi過敏,他有電磁波過敏癥!(EHS)”

美國《每日野獸新聞周刊》報道,因為與校方各種協商未果,G的家長最近將這所名校告上法庭。
家長在45頁的訴狀中控訴學校忽視“電磁波過敏癥”的嚴重性,認為校方完全有能力改回使用普通局域網或者想方設法降低WiFi信號輻射強度。但校方對于“電磁波過敏癥”的說法并不認同,且校方已經按家長的要求請了專業檢測公司測量了校內的WiFi輻射強度,結果是輻射值僅為人體可接受的安全輻射量的萬分之一。

《每日野獸新聞周刊》說,這樣的訴訟在美國并無先例,裁決可能對全美校園的互聯網接入程序產生指導性意義。
新華國際客戶端小編在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找到了關于電磁波過敏的解釋。WHO認為,電磁輻射超敏反應的特征是多種非特異性癥狀,可歸因于電磁場暴露使個人遭受痛苦。這些常見的癥狀包括皮膚癥狀(發紅、刺痛感和燒灼感)以及神經衰弱和植物性癥狀(疲乏、勞累、不專心、眩暈、惡心、心悸和消化障礙)。
但WHO給出的結論是,雖然癥狀確實存在,但不一定跟在電磁場中暴露有直接關系。“電磁輻射超敏反應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也沒有科學依據將電磁輻射超敏反應癥狀與電磁場暴露聯系在一起。此外,電磁輻射超敏反應不是醫學診斷,也不明確它是否是一個單純的醫學問題。 ”
小編再搜了下“電磁過敏者”,還真發現還有很多自稱對各種電磁波過敏的案例。譬如英國《每日郵報》今年7月曾報道,英國婦女杰基·琳賽聲稱自己患上了電磁過敏癥,不僅無法使用任何電器,一旦接觸到電磁信號還會使她產生致命的過敏性休克。
擔心受到鄰居家電磁波的影響,琳賽賣掉了舊宅。夜里只能點蠟燭,用煤氣。她如果必須出門,不得不穿著一套特制的含銀外衣,連頭到腳包裹住全身,還得隨身攜帶電磁檢測儀。附近居民說她“像個神經錯亂的養蜂人”。


所以,這恐怕真不是輻射量的事兒,是有些人真心會過敏……
(記者林晶,編輯杜健,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