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關鍵,是修心”,這是山東省章丘第四中學劉清濤校長在某次開學講座中的一句話。和常規的干部會議不同,劉清濤習慣將業務學習放在開頭,將大家都期待的校長講座放在最后。

事實上,劉清濤每年都會提前準備好演講內容,涉及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等與教師們息息相關的話題。擬定好主題后,劉清濤還會征求各位“聽眾”的意見,選擇大家最為關注的話題進行分享。為此,劉清濤常常要準備近5萬字的材料。

教師眼中的“暖男校長”
“名副其實的暖男校長”,這是章丘四中不少老師朋友圈中的一句話。積累了近20年的工作經驗,劉清濤發現課堂中授人以漁的教師們,在課堂之外,也期待有人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疑惑。“教師的職業有其特殊性,往往有老師容易把職業角色帶入家庭,總想改變別人,難以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系”,劉清濤說到。
“每位教師都是一座富礦,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從大家的需求出發,劉清濤決定在每年新學期開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他想用最接地氣的方法,切實幫助到大家。“劉校長在給我們分享的時候,常常讓人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我還記得有一年主題講座中校長說,不要總想改變別人,把對方改造成你想要的樣子,這是做不到的。正是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章丘四中的一位老師說到。

有一次劉清濤的演講主題是情緒管理,這次演講對老師們來說十分受用。因為老師們如果產生不良情緒,會影響和學生的溝通。而劉清濤從如何排解壓力,怎么管控自己的情緒入手,和大家分享了如何保持好心情的實用方法。

除了關心教師的生活,劉清濤還致力于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職業中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是來源于從這份工作中獲得的成長有多少”,為了挖掘職業中的價值感,幫助每位老師規劃所處階段的專業成長路線,章丘四中實行著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導師制,學校為每位青年教師安排一個優秀骨干教師作為指導老師,實行學徒制,以幫助青年教師少走彎路,促進青年隊伍成長。

贏得教師才能贏得教育,同時學校還培養先進典型,作為榜樣引領教師們協同發展。像是被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濟南市拔尖人才的楊愛春老師,在學校的幫助下開設了自己的名師工作室,招募了年輕教師參與日常工作,以便于帶動年輕教師共同成長。在她的帶領下,工作室中的多位教師在一師一優課評選中大放異彩。
教師不是一份普通職業,他們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未來希望,所以劉清濤自從業起就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他說,“只有在思想上愛這份工作,才能做好這份工作”,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專注和堅持是通往成功的鑰匙
在近年章丘區教育大事件中,有一個令人矚目的里程碑——來自章丘四中的黃贏業同學,在第34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經過理論、實驗考試的激烈角逐,為章丘教育斬獲了首枚全國物理競賽金牌,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在這次比賽中,除金牌外,還有十名同學獲得二等獎,另有幾名同學獲得三等獎,所有參賽的十幾名學生全部獲獎,可謂收獲頗豐。章丘四中出類拔萃的奧賽成績,已然成為學校的一張王牌。在奧賽訓練的過程中,劉清濤發現興趣是第一要位的,如果不喜歡、不熱愛很難在艱苦卓絕的奧賽訓練中堅持下去。“有一部分同學在接觸的過程中,會隨著課程深入發現自己后繼乏力,進而選擇退出訓練,專注于文化課的學習,能夠留下來的人占少數。在這個過程中,取得怎樣的成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獲得了越挫越勇、百折不撓的品質”,劉清濤說到。
通過學校調研發現,有過奧賽經歷的學生,即便最后沒有獲得保送資格或其他榮譽,在奧賽中后階段所獲得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對高考復習也大有裨益。同時,到了高端學習階段,不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而是需要伙伴的。在奧賽學習的小團隊當中,學生們互相交流、頭腦風暴、優勢互補,往往一個設計方案、得出結論是通過一個團隊完成的,潛移默化的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分享交流意識。

“多一把尺子”評價機制
一手抓好教學質量,盡最大努力讓更多的孩子升入名校,一手還要抓好育人質量,讓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基于此,劉清濤始終堅持著“多一把尺子”的評價機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才之路,成績不是唯一的標準,多元評價才能引導多元成才”,劉清濤說到。在章丘四中,非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有很多種實現形式。有一位擅長云計算的同學,年僅16歲,在阿里巴巴13萬高級工程師候選人中脫穎而出,進入10強,加入云計算聯盟,開始從事源代碼優化、資金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從常規認知來看,這位同學的學習成績或許不是排名最靠前的,但他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卻能達到獨占鰲頭的地位,這也是“成功”的一種表現形式。

“從學校層面來看,孩子在我們這里上了3年學,如果僅僅是刷了3年題就太可惜了。分數固然重要,但放在一個人這一生的生命長度中去看,一輩子不能只靠高考成績,走向工作崗位后一個人的綜合素養更為重要”,劉清濤認為學校需要“育分”,但更要育人,于是他提出了若干個100%。
在章丘四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學校的大小活動都是公開招標,由社團或班級為主體進行競標的,中標者將作為主辦方進行活動策劃、執行。“100%的學生有興趣愛好,100%的學生有社團體驗”,關于教育公平,劉清濤進行了鞭辟入里的闡釋,“教育公平不僅指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還應當幫助每個有興趣愛好、專長優勢的孩子都能得到相應領域的發展”。此外,100%的學生參加課題研究,也是學校極為看重的。章丘四中的創新教育是輻射所有學生的,將創新課程納入課程表,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接受課程的同時,迸發創意,激發潛能。“我們不帶任何功利性想法,只要孩子有這方面的能力,學校將作為主體輔助其開發”。

諸如此類的還有,100%的學生有演講、辯論體驗,100%孩子有管理經歷等等。“綜合素養的提升需要在活動中磨煉,這不是做卷子、刷題能換來的”,劉清濤對此深信不疑,也一直盡學校最大的能力,為學生們提供平臺。

迄今為止,章丘四中系統接受創新的教育人數已達15000人,產生創意40萬多個,獲得專利6300多項;章丘四中學子進入大學,成為高校校園創新創業的領軍人物與生力軍。章丘四中牽頭并與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中國教育報刊社合作建立全國創新教育聯盟,成功舉辦了六屆全國青少年創新創客教育師資培訓暨創新教育論壇,目前加盟學校已達1260多所,遍及28個省市自治區,章丘四中點燃的創新星火已成燎原之勢。

以師生發展為本,為民族未來負責
勵精圖治的四中人,已走過一甲子的光陰。2018年,章丘四中一舉摘得了兩項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桂冠,讓章丘四中成為全省唯一獲兩項一等獎的基層學校;同時,章丘四中在濟南市“領航學校”培育校的新起點上,力爭山東省特色學校,從培養出高考全市理科第一名再到211、985院校自主招生通過人數躋身全國百強……每一個榮譽,都鐫刻著四中人自強不息的印記。

“要把教育當成一項終身從事的事業”,這是劉清濤奉為圭臬的一句話。作為品牌學校,章丘四中更是肩負著培養精英人才的任務,有責任幫助有學科特長的學生挖掘專長,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位學生,盡己所能的為他們提供舞臺展示自己,摒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規律的辦學實踐,也必將具有恒久的可持續發展力,這是章丘四中教育帶給我們的啟示。
(文/于付天驕 張曉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