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濟南市第三屆中小學德育品牌表彰推介會在濟南回民中學召開,濟南一中憑借“深耕班主任節,凝聚育人合力”德育項目奪得了“中小學德育品牌”榮譽稱號,事實上,這已經是學校自首屆評選以來第三次獲此殊榮了。身為一所百年老校,濟南一中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育人傳統肩負起立德樹人的社會重任,讓德育成果形成品牌效應,輻射到更多學校。

學生參與校園競標 “六自一主”樹立主人翁意識
像很多學校一樣,曾經的濟南一中班級工作事務都是由老師全權管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靠“他律”而非自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生活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校結合寄宿制特點,于2010年開創了以“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現,自我激勵,自我實現,主動發展”為核心的“六自一主”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務教育模式,充分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在自主管理制度推動下,每天每個班級都要推選一名值日班長,負責學生們的考勤、紀律和班主任工作的銜接,實現輪流治班、責任共擔。“早自習下課時是值日班長的‘換崗’時間,他們要站上講臺進行一天的管理總結。”據2020級1班班主任于萬浩介紹,剛開始很多同學不知道要說什么,也不好意思放開聲音說,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和班主任引導,他們慢慢養成了關心班級事務的習慣,能夠在講臺上侃侃而談更多細節問題,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增強了責任擔當意識。

不僅如此,于萬浩還鼓勵大家成立學習小組,六個人經過自我構建、自我選擇結成學習共同體,“同質異構”的形式有利于學生在競爭中進步,也培養了同學間互幫互助的情誼。在挑選組員的過程中,很多人都選擇了班上一名腿腳不便的學生,校園里經常看到他們互相攙扶的身影,在同學眼中,他不僅不是麻煩,反倒像推動班級建設的“粘合劑”。愛人者人恒愛之,在幫助他的過程中,學生們也實現了主動發展,即使將來分到新班級,友誼也會是株不敗的常青藤。
每年10月,團委都會圍繞學校“勤工儉學崗位”“校園義工崗位”和“學習互助崗位”組織專門的崗位競標會,包括體育館的衛生維護、宿舍樓的紀律巡查等,學生們用競拍的方式獲得自己心儀的崗位,參與人數可達數百人。通過一學年的勞動,他們不僅能拿到學分和證書,還能取得相應的津貼。義工活動也帶動了學生志愿服務的熱情,校園開放日、秋季運動會、迎新報到等一系列活動中都能見到步履匆匆的志愿者,為將來更好地步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打好基石。


積極開展職業體驗 生涯規劃教育幫學生找到發展方向
高中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階段,也是認識自我和規劃未來的起步時期,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更讓如何選科、規劃升學就業成為了頭等大事。濟南一中自2010年開始多次參加由華東師范大學主持承擔的“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課題研究,探索學生發展指導與生涯規劃教育的先進模式,在此基礎上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專業骨干教師,開發了自己的生涯規劃教育課程。
今年5月,濟南一中正式出版了自己的校本課程導學案,三個年級的生涯規劃教育各有側重。作為每周一節的必修課,高一的學習內容涵蓋了自我認知、專業和學校認知、學法指導、生涯規劃等幾個模塊。到了高二,學校會將社會實踐和生涯規劃教育結合起來,在學生中開展職業體驗活動。2013年學校就與齊魯軟件園等知名企業、濟南醫院、山東省博物館等社會公共資源建立了學生職業體驗共建關系,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或職業興趣進行生涯榜樣人物訪談,有條件的還可以到相關企事業單位實習。在臨近高考的高三節點,老師們會對學生進行考前心理疏導,幫助他們緩解焦慮、輕裝上陣,考完之后的志愿填報指導更是每位老師的必備技能。

目前,學校設立了心理輔導中心,共有三名專職心理教師,為學生一人一檔建立心理檔案,高一新生入校即會接受心理測評。同時,借助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和生涯規劃測評系統,學生也能在學科及未來專業選擇上交出合理答卷。“規劃不是紙上談兵,既需要面上的引導,也需要老師實際的建議。”于萬浩說道,班上有個同學想走體育特長生的路子,半夜給他發了幾百字的消息,于萬浩看到后沒有片刻拖延,從自身條件、家庭因素、國家政策等方面給了他及時有效的回復,后續又進行了多次談話,徹底打消了學生的疑慮。


10月是濟南一中的校慶月,學校會邀請各行各業的知名校友回母校作專題報告,學生在此過程中接受到的激勵教育、榜樣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會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晰生涯目標。校外資源也是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助燃劑”,社會專業人士、學生家長都有可能成為校外“指導老師”,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經驗,幫助他們做出理性的生涯選擇與決策。
凝聚愛的合力 “班主任節”打破單向性師生關系
從為期一天的節日,到持續一個月的主題教育活動,十年沉淀,濟南一中把“班主任節”辦成了學校的標桿旗幟,為學生和老師搭建了互通互鑒的舞臺。每年班主任節都會設置不同的主題,從第一屆的“尊重班主任、理解班主任、熱愛班主任”到剛過去的第十屆“提升師能、真誠陪伴”,學生從感受愛到懂得愛,最后學會愛。
除了為班主任送上“心愿大禮包”,同學們還自主設計制作了“夸夸我的好老班”班主任風采展,通過微視頻、漫畫等形式定格下師生情誼的美好瞬間。最近幾屆班主任節中,學校還別出心裁地進行了學生老師“角色互換”,在此期間,除必要事務外班主任盡量不到班,完全放手“自治”。據老師們反饋,很多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辛苦,收獲了換位思考的能力,平時與班主任有隔閡的同學也敞開了自己的心扉。


節日期間,學校還進行了班主任能力提升,先后邀請全國心理咨詢師、優秀班主任開展講座,加強了老師們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班主任論壇更是從細節方面“撓到班主任的癢處”,中青年班主任通過“初為老班”“智慧分享”“我有妙招”三個板塊共同解決班級事務的難點與痛點,并舉辦班主任主題班會大賽實現以賽促育。到了班主任節后期,學校還會組織全體班主任到濟南長青營地、山青世界拓展基地等進行特色團建,老師們打亂年級界限組成三隊,在基地教練的指導下攀巖、釣魚,放松身心的同時凝聚了團隊協作力量。

師生間的情感紐帶隨著班主任節的深入推進變得更加密不可分,2019級9班班主任沙敏在教師崗位上度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見過早上六點校園的太陽,也數過晚上十點宿舍的燈光,但她卻始終充滿職業幸福感。在她班上有一個十分“叛逆”的學生,表面上裝作不想學習,考試故意考不好,也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寫班主任節祝福卡片,卻在晚自習偷偷塞給沙敏一朵自己疊的小紅花,在他心里,班主任能夠理解他的敏感與害羞,通過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聊天幫他樹立了前進的勇氣與信心。“他的學習態度已經慢慢端正起來了,相信下次考試會送給我一個驚喜。”沙敏笑著說道。以情育情、以情育德,以情促智,濟南一中德育教育的累累碩果已然盈在枝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