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政法學院呂濤院長就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接受采訪。

  記者:呂校長,請介紹一下山東政法學院的辦學定位。

  呂濤: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錯位競爭、特色發展”的發展思路,實施特色山政、文化山政、法治山政、智慧山政、開放山政、和諧山政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建設全省一流、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的發展目標。

  記者山政如何圍繞辦學定位來培育辦學特色?

  呂濤:學校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培育辦學特色。

  一是創新形成“YES”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探索形成了“YES”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Y”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下面一豎是學生做人的根基,代表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等基本素質;上面分叉代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兩個核心--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Y”整體表示學校要培養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應用能力較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E”指人才培養過程,其中三橫代表三個育人平臺--理論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素質拓展平臺;一豎代表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保障了三個平臺的良性互動;“E”右邊開放代表學校開放辦學,把社會資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平臺中來。“S”指學校的四種人才培養模式:分類培養、復合培養、訂單培養、聯合培養,學校采取不同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需要。整體的“YES”指學校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結果好,很“YES”。“YES”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是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過程、人才培養方式、人才培養質量構成的完整體系。

  二是建設形成“122”學科專業體系。學科專業定位是:突出特色,做強法學學科,統籌法學外學科發展,逐步構建起“法學類專業群為核心,經管類專業群和新聞傳播類專業群為兩翼,信息技術類專業群和外國語言類專業群為基礎”的法為核心、分類建設、交叉融合、相互支撐、特色鮮明的“122”學科專業體系。

  學校法學教育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法學專業學科優勢突出,在省屬高校中首個全部擁有法學學科“三重點”建設項目: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刑法學,省級重點學科經濟法學,省級重點實驗室證據鑒識實驗室,省級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與民生研究中心。在法學一級學科10個二級學科中,除軍事法學外的9個二級學科都形成了比較固定的研究團隊。另有兩個重要的法學學科支撐平臺:學校2011年獲得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資格;學報《政法論叢》是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是省屬高校唯一進入CSSCI來源期刊的學報。

  法學專業是國家“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首批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省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和省屬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發展支持計劃資助項目。在突出法學專業特色的基礎上,強調其他專業與法結合,經濟學類專業側重商法結合,政管類專業強化法政結合,新聞傳播類專業突出法治新聞方向,信息技術類專業突出電子證據方向,外國語言類專業突出法律英語方向,非法學專業均具有鮮明的融法特色。

  學校現有法學類專業4個,經管類專業6個,新聞傳播類專業3個,信息技術類專業2個,外國語言類專業3個。法學、監獄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行政管理等4個省級特色專業占招生本科專業的28.6%。

  記者山政如何開展第二課堂教育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呂濤:我們主抓了兩個品牌工程:“愛生學工” 和“靛青工程”。

  “愛生學工”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的理念,開展項目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獎勵資助體系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建立全員參與、全程指導、全面服務的工作機制,形成了“樂學、勤學、真學、活學”的優良學風。

  素質教育特色項目“靛青工程”2013年被團中央評為全國學校共青團重點工作“打造高校學生第二成績單”創新試點項目。意在通過學生第二課堂的素質拓展,幫助學生全面發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靛青工程”將素質拓展活動學分化、項目化,年均活動項目500余個,年度參與25000余人次,供學生自由選擇,為個性發展和素質拓展提供路徑支持。與課堂教學主渠道相結合,引導教育學生在“第二課堂”中強化理想信念,夯實思想政治素養,完善智能結構,全面成長成才。

  記者山政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如何?

  呂濤: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引進、培養、使用、提高相結合,遵循“博學篤行剛健中正”的校訓精神、形成“實事求是”的校風和“學在前沿,大愛施教”的教風,師資隊伍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教師總數近600人,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達82%。高級職稱教師達42.5%;雙師型教師達30%以上,具有行業從業背景教師達25%以上。有碩士研究生導師5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和省級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省級重點學科首席專家、全省高校師德標兵等20余人,“山東省十大中青年法學家”4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

  記者學校如何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契合?

  呂濤:按照培養應用型人才定位,學校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度貢獻度不斷提升,堅持開放辦學,服務社會,建有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研究服務基地、山東省社會穩定研究中心、司法鑒定中心、司法研究院、司法會計研究所、案例研究院、中日韓自貿區發展戰略與法律保障協同創新中心等20多個研究服務機構。學校加盟全國政法大學“立格聯盟”。

  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工作,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搭建理論與實務互動平臺,全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現建有校內教學實訓中心7個,法學教學實訓中心是山東省唯一的法學類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山東省法院系統、檢察院系統、律師事務所、監獄系統、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合作建立校外實踐實訓基地200余個。創辦大法官講壇、大律師講壇、企業家講壇等實務講壇15個。

  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2008年獲得接受和培養外國留學生資格。是“一帶一路”高校聯盟成員單位。

  建設高端智庫、創造應用性科研成果,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以來,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立項260余項;國內核心期刊以上發表論文1000余篇;獲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40余項。證據鑒識實驗室、民商事法律與民生研究中心入選“十三五”省級科研創新平臺。

  記者山政育人質量和畢業生就業質量如何?

  呂濤:學校按照“YES”型人才培養思路,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逐步擴大。

  生源穩定充足。除省內招生外,還在18個省(區、市)招生。省內第一志愿錄取率100%,省外第一志愿平均錄取率為95%左右。新生報到率本科99%,專科92%。

  學校畢業生學養好,素質高,基礎扎實,作風務實,用人單位滿意度評價高。學生國家司法資格考試通過率遠超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各級各類公務員、選調生、事業單位考取率和考研通過率均穩定在20%以上。總體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自1955年建校以來共為社會培養16萬各級各類優秀人才。

  建立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2011年起每年通過問卷和訪談等方式,調查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面向與培養目標要求吻合度、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及學校的滿意度等。這幾年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和學校滿意和比較滿意評價均在90%以上。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單位骨干力量。

  記者請介紹一下山政文化。

  呂濤:學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省會泉城濟南,毗鄰中央商務區、奧體中心、省博物館、省圖書館,山水清音,人杰地靈,人文環境得天獨厚。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實施文化山政戰略,凝心鑄魂,培育和提升文化軟實力與文化自信。堅持精神文化、學術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五位一體化建設,創建文明校園。先后榮獲“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山東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 省級 “文明校園”、“平安校園”、“德育工作優秀高校”等榮譽稱號。

  大道之行,高山仰止。目前,學校正在圍繞高校“雙一流”建設戰略,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面推進綜合改革,向建設全省一流、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的目標前進。

》》更多“山東高考”新聞請點擊:2017山東高考網上高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