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將在本屆非遺博覽會上展絕活
想看【動態非遺】別錯過序廳展演

非遺傳承人展示堪稱“動態非遺”,也是本屆非遺博覽會的一大亮點。在本屆非遺博覽會A區的序廳中,來自全國的多位非遺傳承人將一一亮相,展示他們的拿手絕活兒。載歌載舞的黎族民樂、熱情似火的東北二人轉、優美清新的左權民歌以及極具陜北文化特色的說書藝術,如果你想感受一把各民族、地區的藝術情懷,序廳是一處讓你坐上一天也不會感到厭煩的地方。另外,博覽會期間,濟南市曲藝團也將在序廳展示表演獨具山東魅力的特色非遺曲種:山東大鼓、山東快書和山東琴書等。
有南方的民謠,也有山西的花兒
各地區的民歌都有本地特色,從而成為該地區音樂特征的標志。南方山川秀麗,民歌風格委婉含蓄;北方高原縱橫,民歌風格高亢嘹亮。本屆非博會上,南方派的黎族民謠將與左權民歌、松鳴巖花兒會為代表的北方派,帶來一場南北方音樂風格交相輝映的音樂盛宴。
黎族是居于海南的少數民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黎族民謠多是獨唱、對唱,且用黎族特有的民樂伴奏,往往和音樂、舞蹈連在一起,歌譜曲,曲載歌,三者一體,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古風,講究節奏韻律,易于上口傳頌。內容以情歌占多數,還有勞動歌、婚禮歌、盛典歌、“做鬼”歌等。
而處于北方的山西,有著“民歌海洋”的美譽,現在已經收集起來的民歌達兩萬余首。其中,源于晉中地區左權縣的民歌因不同于山西其他地區的民歌,獨樹一幟,自成脈絡,“大腔”、“小調”、“雜曲”三大類別交相輝映,被統稱為“左權民歌”。曲調清麗而優美、風格委婉而溫柔,意境新穎,詩味濃郁。此外,左權民歌的“老鄉”松鳴巖花兒會也將參與序廳展演。松鳴巖花兒會起源于每年“四月八”舉行的佛教龍華大會,也稱“四月八花兒會”、“龍華歌會”,有獨唱、對唱、齊唱、咪咪獨奏等演唱形式,用自制的四弦子、咪咪等樂器伴奏,其內容有對新生活的贊美、對生產勞動的頌揚,也有歷史故事及美麗動人的情歌。
有正宗二人轉,也有地道陜北說書
趙本山的小品和電視劇帶火了二人轉這一東北特有的音樂表現形式,但對于東北以外的觀眾而言,想看一場原汁原味的二人轉演出卻并非易事。類似的,能為一個地區的藝術表現形式“代言”的還有陜北說書。如果你想通過看表演來感受東北風情、陜北風味,走過路過都不要錯過本屆非遺博覽會上的序廳展演。
東北二人轉植根于漢族民間文化,屬于漢族走唱類曲藝曲種,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東部三市一盟。唱腔上,二人轉受東北大鼓、單弦、河北梆子影響很大,唱詞詼諧幽默,富有生活氣息。二人轉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之稱,共三百多個,嗩吶、板胡是二人轉的主奏樂器。二人轉聽上去朗朗上口,表演上卻有“四功一絕”之說,四功是指“唱、說、扮、舞”,是音樂和表演相融合的藝術,學起來并不容易,因此想在濟南看一場正宗二人轉,恐怕非本屆非遺會莫屬了。
而同樣在影視劇中多有露面的陜北說書,是陜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漢族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于陜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陜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后來吸收眉戶、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為說唱表演長篇故事的說書形式。表演形式為一人自彈自唱,伴奏樂器為三弦或琵琶。非遺博覽會上,嘗嘗有名的張家山空心掛面,聽上幾嗓子陜北說書,想想也別有一番滋味。
多元共融的香格里拉文化 風花雪月的大理白族文化
非博會上,云南“活文物”組團來
被視為“世外桃源”的香格里拉、風花雪月的大理古城……國慶長假,云南是不得不去的旅游勝地。不過,假如您還沒來得及出去,也不要過于失望。
在10月10日即將開幕的第三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云南迪慶和大理白族兩個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會帶來諸多云南非遺項目,讓您不必擠人山人海,就能同時一飽香格里拉和蒼山洱海的民族風情。
家門口逛香格里拉,26個民族文化看個夠
提到香格里拉,很多人會心傾向往,英國文學家詹姆斯·希爾頓在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更將其描繪成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恒和平寧靜之地。
本屆非遺博覽會上,云南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就帶來了地地道道的“香格里拉文化”。云南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任人介紹,香格里拉是云南迪慶州的一個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迪慶各民族創造出的優秀民族文化就被譽為“香格里拉文化”。
而“香格里拉文化”是多元文化和諧共融的典型代表,這里有26個民族,擁有雪山、峽谷、高山、草甸、宗教、民族風情等豐富資源,多宗教并存,體現了東西文化薈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特點。更包括有民間文學、舞蹈、音樂、喜劇、節慶、服飾、回話、木雕、手工技藝、傳統醫藥、飲食風俗、民間信仰等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古村落、古建筑、古遺跡。
以多姿多彩的歌舞文化為例,迪慶民間歌舞千姿百態,風韻獨具,是著名的“歌舞之鄉”,流行于迪慶著名的歌舞有藏族的“中甸鍋莊”、“尼西情舞”,傈僳族的“阿尺木刮”、“葫蘆笙”等,均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賞風花雪月,品蒼山洱海
以“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四景聞名的大理也將來到非遺博覽會,讓您在領略蒼山洱海的美麗風景時,還能慢慢品味其保存著的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了解,此次參展的大理白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包括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全境,是我國西南邊陲文明開啟較早的地區之一,有大理、巍山兩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囊括了白族扎染、巍山彝族打歌、南澗跳菜、彌渡花燈等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其中,比較出名的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采用民間圖案,通過對傳統扎染工藝進一步渲染和藝術加工,而制成的融藝術化、抽象化和實用化為一體的工藝品。其工藝由手工針縫扎,用板藍根、藍靛等傳統植物染料反復染制而成,不僅色彩鮮艷、永不退色,對皮膚還有消炎保健作用。
獻藝泉城,為即將舉辦的非博會預熱
“花木蘭”、“包青天”濟南唱大戲
時報訊 (記者劉陽)“劉大哥講的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豫劇《花木蘭》的旋律一響起,即便是非豫劇迷也能隨便哼上兩句。河南豫劇名角常俊麗將率許昌豫劇團的演員們上演這出經典大戲,為慶賀新中國成立65周年,迎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預熱。該活動由濟南演藝集團主辦,濟南北洋大戲院協辦,同時也是“進百年大戲院,陪爸媽看大戲”大型傳統豫劇劇目演出活動,將于10月7日至9日晚7:15在北洋大戲院與戲迷相約。
在河南很多地方的戲迷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聽豫劇,看好戲,就看許昌常俊麗。”而在擁有廣泛豫劇迷的泉城,常俊麗的名字也經常被提起。大名鼎鼎的常俊麗是一級演員,香玉杯獲得者。記者了解到,《花木蘭》的故事婦孺皆知,但作為豫劇傳統劇目之一,能夠唱出原汁原味卻并不容易,常俊麗此次來濟機會難得,豫劇迷們千萬不要錯過。
此外,與常俊麗主演的《花木蘭》一起亮相泉城的還有豫劇另一傳統劇目《包青天》,該劇由河南省許昌豫劇院的另一“臺柱子”張寶英領銜。張寶英曾拜豫劇五大名旦之一崔蘭田為師,悉心學習崔派藝術,《包青天》是其眾多代表作中最被叫好的一部作品。目前,演出門票正在火熱銷售中,戲迷朋友可要抓緊時間啦!本場演出詳情請登錄濟南演出票務網www.jinanpiao.com。